怪人一个
卡车开了近两个钟头,驶进拉萨城区,正午天气炎热,路上行人寥寥。
男人将车停靠在路旁,垂眸问她,“想吃什么?”
红色条纹的店招,上下嵌写白色的藏语和汉字。
诗亦看了看店招上的“藏族三大碗”,只觉这翻译简明直接,于是示意男人就吃这家。
店里光影斑驳,墙壁凝黄,两扇窄小,灰蒙的玻璃店门,只有一扇开着,几个蓝色塑料面盆堆放在门口,里面泡发着香菇一类的干菜。
店里,只有四张长桌,几个穿着藏袍的老头喝得酩酊大醉,红脸喘气,斜着眼瞧他们。
靠墙客人吃剩的饭菜,骨渣从桌面摊落至地面,地上也是一片狼藉,卫生纸,剔牙的竹签......老板娘没有及时来收。
格措远方看着诗亦,他原以为大城市里来的娇小姐见状定会不满,不料她却没什么反应,自顾找桌坐下,扬颈细看着墙面上贴着的一张张菜单。
诗亦要了最感兴趣的“藏族三大碗”,轮到格措远方点菜时,他却只是摆手笑笑。
诗亦皱眉,难道能吃穷她不成?既然他客气,那她做主便是。于是乎又加点了两个凉菜。
须臾,菜全部上齐,诗亦盯着桌上的“三大碗”,终于明白远方笑什么。
也不知是不是店家过于实诚,硬是将“三大碗”做成了“三大盆”,以诗亦那微弱的战斗力,这堆吃食,恐怕得坐这儿吃个两天才能消灭干净。
最后还是远方要来了打包盒,提前留出部分带回给乌木嫂她们才化解了“撑死危机”。
饭后,他们驱车来到一所小学,杂草丛生的水泥操场上摆有刚换的新滑梯和健身器材,那崭新的样子与破破旧旧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般的公立院校不会如此。
这是所全托的民营机构,许多牧民外出务工,孩子无人照料,又送不起那种一个月上万块的正规专业机构,便会将孩子送来这里,机构对于入校的学生没有什么要求,甚至还接收了一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
格措远方经常会采购一些生活物资和必备品送来。
机构能多年低价运转,也是靠着社会各界好心人的捐助。
他同机构的两位负责人说完话后,打开车后厢,开始往下卸货。
暑热蒸腾,汗水下滴,有些辣眼,他难受地微微眯起眸。
诗亦原本坐在副驾,看他搬得辛苦,也跳下车来,抬起纸箱一趟趟往仓库里运。
反正是做件好事,她也乐意搭把手。
她挽着简单利落的丸子头,几缕碎发随意垂落,在氤氲暖意的光线中微微闪烁。
格措远方怔了怔,没想过她会主动帮忙。
卸完货,他将之前从帐里搬出的两大纸箱搬进教室,让她分发给孩子们。
诗亦打开箱子,只见里面是品类繁多零食和一些八成新的中外绘本。
教室很安静,她将礼物递到每个孩子手里。
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很轻声怯弱地抿嘴道谢。
离开学校,他们在街上连找了几家画材店,结果都说没有诗亦要的拜因水彩颜料。
“算了。”
诗亦见远方还要继续找下去,摇摇头作罢。
本要即刻返程,不料猛禽皮卡耍起了脾气,抛锚罢工,格措远方叫来了拖车,修理店一顿鼓捣,最后遗憾地告知他们,一时半会是修不好的,最快也得明天中午取车。
佛吉日将近,拉萨人满为患,酒店全部客满,房间是订不到了,一间也没有。
诗亦给周雪娇去了电话,对方不但没给支招,反而幸灾乐祸地调笑起来:“要不你俩站一宿大街吧,正好,你抓紧想个办法拿下这汉子,大补啊姐妹儿,大补……”
诗亦啪地挂了电话,补个屁。
才拿上包,手机又响了,周雪娇又开始极品发言:“说真的,你动作再不快点,一会站大街都没位置。我听图真说,拉萨已经被朝圣的人占领了……”
诗亦眯着眼睛:“你就不能让你的新小男友来接一下吗?”
“不巧,摩托坏了,车也坏了。”
啪,这回极品女人抢先挂了电话。
诗亦在心底低咒一声,将手机扔进包里。
暖黄色的灯光照在红墙上,正如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温暖而自然,这样的亮不刺眼,只是刚刚好能看清路况。
格措远方依靠在墙角,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神情略微有些涣散,好像在思考什么。
诗亦这才注意到他换上了赘规,赘规上印着妙莲图案,内衫是白色的,镶着银边,裤子也是白萤绸缝制的,这是节庆才会准备的盛装礼服,做工相当精致,早年出版社刊印过藏风文俗的相关书籍,诗亦负责校对,略有了解。
这样的装束让他英俊里又多了几分剽悍,很有藏族康巴男子的味道。诗亦有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