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一盆土豆很快就洗好了,通通倒进大锅,添上水,秦姥姥引着火,往灶坑里塞了两大块木头就煮上了。
秦姥爷勤快,平时闲了就去岭上捡树枝,伐枯树,家里烧火的木柴积攒了整整一大垛,需要长时间焖煮的时候,灶坑里添上木柴就耐烧的很,不像苞米杆子,总得续添离不得人。
秦姥姥又去西屋的编织袋里捡出来一大盆羊角辣椒,让陈伶换盆新水接着洗净,羊角椒不用煮,擦干水份后直接切成滚刀块,放长匾上晾就行。
于是陈家收拾房子这几天,秦姥爷监工,陈伶则帮着秦姥姥晾了满满一院子的干菜,趁着天气好太阳足,偌大个院子晒得满满的。
除了土豆片、辣椒干,晾的最多的还有豆角,其中长豆角从中间划开,直接挂绳子上晾,扁豆角和茄子都切成薄片,土豆煮熟了去皮也切成圆片,秦家小园子里种的菜,差不多都晾了个遍。
最后俩人拿着纱窗布,把长匾都罩起来,免得苍蝇落在干菜上。
忙了一上午,午饭随便吃的,就炒了个豆角片,再把熟土豆怼成泥,在陈伶的建议下,加了点牛奶和切碎的火腿肠丁,再少放些盐和糖,味道居然真得不错,秦姥姥尝了口连连点头,现在的孩子就是点子多。
秦姥姥找了几个网兜泡水里洗净,预备过几天收干菜,小园子里还有些西红柿的秧没拔,下午预备都收拾干净。
见陈伶戴着手套帽子,还用围巾把头脸都紧紧的包着,秦姥姥笑的腰都弯了:“包的这么多,比坐月子的那些媳妇都严实。”
陈伶不好意思的看着自己这身装备,说:“太阳太大了,我怕皮肤晒起斑。”
不怪陈伶严密保护,这里纬度高,天气好的时候紫外线也格外强,她过了年就要满三十岁了,若不注意防晒,当心皮肤会加速老化。
“你常年在办公室里坐着,皮肤养得白白嫩嫩的,和咱村里人不一样,是得好生养着点儿。”秦姥姥点点头,到底陈伶还没结婚呢,保养得漂亮些是应该的,就是没听女婿提过她有没有处对象啊,改天可以问问。
两人把四垄西红柿秧都拔掉,作为支架的竹竿抽出来捆好,留着第二年可以继续用,剩下的秧子照样摊放着等晒干,就是西红柿太多了,大大小小,红的绿色花的足足捡出来四五桶。
“这也太多了。”陈伶咂舌,看着西红柿秧都枯萎了大半了,居然还能捡出来这么多果实来,这东西……不耐放的吧,就三口人,可怎么吃得完。
“西红柿不能晾干吧?”
“西红柿水份太多了,晾不了,咱挑些没熟透的晚上炒了吃,好的放冰柜里冻上,留着冬天吃,打个鸡蛋汤,煮个面条,味道和现在一样呢。”
陈伶点头答应着,帮秦姥姥挑拣西红柿,这么多年村里人都习惯了,提前两个月就储存过冬的蔬菜和粮食,尽管现在大棚种植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村里人也总是不舍得花钱买那些新鲜的菜。
忙活了好几天,秦姥爷说房子修葺好了,
陈伶回家看了看,见四处都收拾好了,虽然还是旧的,房屋结实,围墙完整,炕也晾干了,就跟秦姥姥说准备搬回家住。
尽管陈伶也就在家住了几天,可秦姥姥跟她很谈得来,现在听她说准备走,心疼的恨不得留住她就在自己常住不走了。
陈伶话不多,但愿意听她絮叨,时不时还给个正面回应,家里有什么活儿就跟着干什么活儿,不娇气,不矫情,长得又赏心悦目的,老太太真是怎么看怎么好。
陈伶这几天也收获了很多,从本来的心里对乡村生活稍有抵抗和不安,变成了欣赏和学习秦家老两口悠然充实的生活。
每天早早起床,干些农活儿,一早一晚忙一会儿,太阳大了就回屋里睡午觉歇着,吃的简单但健康,没有什么不良嗜好,秦姥爷有时候在屋外抽烟,却连一声咳嗽都没有,秦姥姥身体更是健壮,陈伶见过她双手各拎一桶水,稳稳当当的滴水不撒,当场佩服的五体投地。
自己还这么年轻,应该也能适应在村里生活的。
秦姥爷开着小电动车,拉着老伴儿和陈伶去了一趟城关镇的百货商店采购,买了两领新的革面炕席,挑着素净的布扯了几块,预备回去自己锁边给陈伶做个窗帘,秦姥姥会用缝纫机,做个窗帘没问题,成本能比成品窗帘便宜一半多呢。
陈家的小厨房空空如也啥也没有,姥姥说餐具调料之类的就从自己家拿,只让陈伶买个水桶储水,再买几个盆,洗脸洗菜的就够了,拦着不让陈伶多花钱。
拉拉杂杂的又买了些打火机、肥皂、卷纸,小三轮里装的满满当当。
东西都送到陈伶家后,也是老人帮忙,给陈伶重新擦了一遍炕和窗台。
陈伶的腿跪在炕席上还是有些疼,秦姥姥不让她动膝盖,撵她下地,她不敢跟老太太抢抹布,就在炕沿边给她递水,洗抹布。
擦完炕老太太又去擦家具,擦灶台,把屋里屋外收拾的亮晶晶,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