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差距很大
日本这边,也确确实实要专一致力于中日战争。至于日本同苏联在诺门坎的战争,在新上任的阿部首相看来,那本来就是希特勒的事, 日本人只是轻信了他的诺言,而踩进了那片泥沼中。但日本毕竟还没陷得很深,现在拔出来还来得及。 只有华夏的战争,是日本自主发动的。因此,打好打坏都是日本的事,不指望别人帮忙,更不想让外人来干涉。 日本内阁新任首相的声明,实际上是: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事件,除了华夏事变,他都无意过问。 诺门坎事件对日军的刺激和随后欧洲大战的爆发,让世人大跌眼镜,日苏冲突不但没有牵制日军一兵一卒,反而加深了华夏*军队抗战的压力,加深了中日战争的残酷性。 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龌龊肮脏的令人作呕,恶臭扑鼻的一潭黑水。 现在,抗战就成了华夏自己的事情。美英法宣布中立,连苏联的军事援助也将中断,尽管苏联援华抗日是出于自身利益和战略的考虑。 但不可否认,在“七七事 变”到苏德战争爆发的近四年时间里,华夏抗日战争迫切需要和实际获得的外援物资,大部分来自苏联。 而影响最大的可能便是华夏的空军,当时的华夏空军已建立了三个飞行大队。 其中规模最大的第一飞行大队以及第三飞行大队都是在苏联提供的飞机和武器装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只有第二飞行大队的装备靠的是美、法、英、意等国提供的飞机。 华夏空军使用苏制作战飞机,并与苏军志愿飞行员并肩作战,保卫过南京、重庆、武汉、兰州、西安、成都等政治经济中心和战略要地, 轰炸日军机场、车站、舰船、列车、仓库,远征台湾、越南,支援陆军作战,在这些重大战役中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战绩。 但现在,华夏空军的战机将是损失一架少一架,到了明年,日本的零战上场,华夏空军连遭打击,沦为避战空军,四处转场。 孤立无援,战争的残酷,确实将使一些人消沉,看不到天亮的希望。 陈天民当然知道所有答案,因此,在亲身经历这段历史时,尤其是离最终结果很远很远的时候,他便能理解那 些最终起来反抗的先辈们在此之前为何如此谨慎、战战兢兢甚至显得有些懦弱。 假如陈天民不知道答案,一如那时的国人,面对着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未卜的命运——九国公约对日本没有约束力了。 美英对日本一再绥靖,苏联也中断了支援,在可以预期的时间里似乎也没有哪个世界大国愿意主持公道,惩罚日本。 军队的战斗力也没有在短时间内能赶上日本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选择呢? 当陈天民放开知道答案的旁观者的视角,以一个同样坐在考场中的答卷者的视角去看的话,很多东西都不一样起来。 所以,理解并给予实质上的支持帮助,要比批评指责更有用。犹豫、迟疑、徬徨、迷茫、绝望,都是面对恶劣处境正常的心理反应。 而国府最终能坚持原则立场,没有屈服谈和,没有妥协投降,在陈天民看来也是难能可贵的。 而国际形势的变化不只是日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还有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法对德意志第三帝国宣战,忙于欧战,而在远东实行绥靖政策,纵容 并讨好日本,使华夏更加孤立。 “……自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的兵力要防守大半个华夏的占领区,兵力配置自然稀疏。每次行动,只能割肉补疮似地相对集中兵力。 即便日军能勉强集结兵力,进行一些局部进攻作战,但只能是短期行为,速战速决而已,不可能将作战时间拖得很长。 至少在目前时期,日军只能作一些短促突击,浅距离的进攻。因此,在与我对峙之第一线,日军不得不置重兵,后方却很空虚,其实是貌似强大,实质上是虚张声势……” “国际形势虽然不利于我,但这只是短时期的表象。随着日本与德意勾结得越来越紧密,并缔结同盟条约,特别是近卫声明提出了‘大东亚新秩序’计划, 表示要独霸亚洲太平洋区域,公然向某些列强挑战,必然引起列强国家对华政策的改变,为我国抗战赢得战机旋转……” “其实,我们已经看到某些列强名似中立,但实行的乃是‘援华制日’的策略,这与抗战之初是有很大改变和进步的。 究其原因,还是我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