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梁国选仕
言道:“四位高士来了些日子,对我们梁国也有些了解,还望多多赐教!诸位认为,该如何治理新征服的宕渠郡和充郡?” 见君侯目光投了过来,李孝祖成竹在胸,“君侯有此一问,李某就献丑了,鄙人多年前便关注梁国,窃以为,当前并不忙于整编户籍,抽丁纳税,当以教化为先!王者之道,教化万方,靠仁政聚拢人心,上得天时,中得人和,下得地利,国用自然富足,两郡賨人和充人未经王化,应先以文化之,宣之仁义,教之礼仪,让这些异族认同我们的天理王道,这才是真正的心服,而不是口服。” 蒙正问道:“蛮夷不服王化,若不听从,该当如何?” 李孝祖道:“圣人教导,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若是我们做得好,他们为什么不学那?若是我们做不到,怎么能要求他们那?大人的品德如同和风,而小民的品德如同野草,只要我们躬身垂范,以身作则,何愁民不同风化?” 公羊错颔首,“学士之言,令人豁然开朗,这就是庄周内圣外王吧!” 李孝祖点头,“君侯才质高妙,庄周有言,圣有所生,王有所成,夫子有言,为政以德,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家和儒学,都倡导内圣外王。” “所言有理,霸道以力服人,王道以理服人!一是口服,一是心服,天壤之别,只有行仁义王道,两郡才被收服,如若不然,莽川之地,化外之民,降而复叛,叛而复降,终是大患!若先生能行仁政,让治下民丰安乐,在莽川开拓,会容易得多。”公羊错眼色果决,下定决心,“二郡当以教化为主,不宜武力压服,先生所言,正合我意,先生可愿出任宕渠太守,为本君牧万民民,务四时,守仓廪。” 李孝祖起身行礼,“君侯弘道志坚,臣下愿肝脑涂地,断无后退!” 没想到寥寥数语,君侯就任命这位学宫学士为太守,这可是一步登天。看到李孝祖不过数语,就能得到郡守之职,剩下诸人心中也暗暗有了期待。 公羊错面向晁况,垂询道:“敢问晁学士,我们梁国何为急务?” 晁况从容应对,毫无停滞,“君侯,梁国当前急务为整顿吏治!” 公羊错见对答如流,知道已思考过这个问题,问道:“为何?” 晁况奏对,“梁国骤然膨胀,扩疆千里,势力大增,官员剧增,自然良莠不齐,加之收复异族,安置流民,地方治理尤为重要!而新晋官吏,初掌大权,难免忘乎所以,不管是私欲膨胀,还是利欲熏心,怕是多有不轨之举。” 公羊错试探问道:“若本君让晁学士查治吏治,可敢大开杀戒?” 晁况摇头,“不然,君侯,不教而诛,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整治吏治,难不在杀人,难在赏罚分明!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赏而不诛,则刁滑之民难管。诛赏不依律条,随心所欲,民众就会疑虑,左右而无所适从,风气就会险恶。吏治不能只管诛杀,要做到典章制度完善,以忠信去爱护,以礼义去约束,以律法去惩罚,以官爵去激励,这才是王道所施行的吏治啊!” 公羊错敬佩言道:“学士可为我们梁国的御史大夫啊!” 晁况谦恭的推却道:“君侯,鄙人德行浅薄,不能担此大任。” 丁钦安道:“晁先生初来梁地,骤登高位,怕是人心不服啊!还是让晁先生多历练几年,在朝中多磨砺几年,等人事练达了,再加任命,更为妥当。” 公羊错摇头,“不然,有些剑越磨砺越锋利,有些剑却磨的失了锋锐,最后变成一无所用的烧火棍,晁先生有公诚之心,刚大之气,可为御史大夫!” 晁况拱手言道:“君侯有志激浊扬清,在下誓死追随君侯,一往无前!” 公羊错转头问毕良佐,“毕先生精通商学算学,是我们梁国奇缺的人才,当今中土,各国不再重农抑商,皆是大兴工商,而我们梁国也想将莽川的物资贩卖到中天各处,急需要先生这样的高才,不知先生认为,如何才能振兴工商?” 毕良佐年轻,自有年轻人的锋锐,“君侯,梁国商业初兴,不要管制太多,让各国商人前来,才能焕发活力,当前之计,当少建官市,多营榷场。” 皋相梁若有所思,抚掌大笑,“少建官市,多营榷场,好办法啊!这么多年来,我们梁国总想促进商业,可见效不多!现在想来,毕先生所言是金玉良言啊,太急于求成了,反而有些拔苗助长了,欲速则不达啊!” 见到梁相如此推崇,蒙正提议道:“君侯,我们梁国少府监中倒是缺毕先生这样的主事,要不然让毕先生去少府监任司职,不知君侯意下如何?” 公羊错征询道:“先生可愿意?” 毕良佐沉吟片刻道:“若是做的不好,望君侯准臣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