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喀秋莎”和建议
> 张安平“阴阴一笑”,然后走到床前就开始有节奏的摇床,岑庵衍眼前一黑,心道:这一次是真洗不清了! 摇了两分钟床后张安平笑眯眯的道:“岑老师,那我走了?” “你……” 岑庵衍想留人,你好歹多摇一会儿啊! 张安平风情万种的摇了摇扇子,墨迹一阵后和岑庵衍道别,出门后扭着屁股晃悠悠的离开,沿途还嘟囔着什么——过来人大概都能猜到。 嗯,老岑离职的借口这不就有了吗! 张安平心道自己可真是小天才! 岑庵衍泪流满面,自己……洗不清了。 …… 哐哧哐哧 火车晃悠悠的在没有污染的大地上穿行。 包厢中,张安平正灵巧的转着笔检查着自己写出的建议书。 在他的对面,表舅饶有兴趣的看着认真的外甥,笑吟吟道:“都说胸有成竹才能下笔如飞,你这么快就写完我让你写的建议,是不是早就有腹稿了?” 说到正事,张安平倒是没有像往常对待表舅那么随意,很正式的回答:“是——从接触到FBI的间谍学校开始,我就琢磨过将这一套结合我们的国情搬过来。” “结合我们的国情?”表舅不解。 “对。”张安平点头确认:“两边的国情不同,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改变,让这一套更适应中国,绝对不能照本宣科的搬过来,否则会水土不适——就以潜伏来说,FBI那边更重视证据的获取,但咱们可不然,潜伏主要是为了情报和行动。 还有课程方面,这些我都列举在这里了,处座您看看?” 听闻张安平最后一句称呼,一旁的郑耀先眼皮都不抬一下。 一个和自己闲扯中都滴水不漏的小狐狸,能不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吗? 表舅却非常高兴,他一直担心自己的这个外甥加入特务处以后拎不清轻重,仗着有自己和他父亲这一层关系胡作非为、不识好歹,毕竟年轻人嘛。 但没想到外甥却这么有眼色,现在都已经称呼处座了——这样表态的意义他非常明白。 “既然你说的这么,那我得好好鉴赏鉴赏你这意见。” 表舅接过建议书缓慢的看了起来。 这一看没想到居然足足看了一小时! 表舅看的不仅仅是津津有味,而且更是激昂不已。 1927年,他就参加密查组,1932年随着特务处在复兴社成立,他担任处长,同时着手成立了洪公祠特训班。 但洪公祠特训班本质上是草台班子。 因为他话语权不够,明明是为特务处培养人才,可他在里面并不是绝对说话算数的一个。 虽然根据他的建议,特训班设立了相关科目,但他始终感觉差点什么。 特训班办了三期就停了,他也没有太大的遗憾,虽然出了些人才,但对越来越庞大的特务处来说,其实也就是杯水车薪。 他之前执掌的浙江警官学校被中央警官学校吞并了,负责给特务处输血的特种警察培训班目前去留未定,且该班其实也不符合他的理念—— 这段时间他一直构想着如何再建新的培训班,可无奈事务繁忙,手下又没有太好的建议,便一直搁置。 没想到接外甥时候居然意外的收到了一份近乎完美的办学建议书! 他终于意识到特训班差的是什么了! 专业性! 张安平在建议书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了专业性三个字,强调任何工作、职业都需要专业性,言明一旦爆发中日间的战争,情报人员将无处不在,越专业的情报人员越具有价值——情报人员的专业性不是天生的,只能后期培养。 所以他建议细分科目,并细分情报人员的所属性质。 他将情报人员分为了个六类型: 电讯、审讯、刺探、行动、后勤、潜伏。 【让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干】 建议书中始终贯彻着这个思想,并强调情报人员不需要全才,但一定要将自身所属性质对应的科目精通,要秉承贵在精而不再多的原则——这是因为情报人员的性质所决定。 任何一次情报人员的行动,都是一个小组或者多个小组竭力协作的结果,切不可让滥竽充数之辈混入其中。 在选人方面,张安平的要求是从学生中选人,理由有三: 1、学生文化程度高,接受新鲜事物更容易。 2、学生思想开放、更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