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士闲谈
左边包厢有五人,其中两人李璨认识,其中一人约莫四十出头,气定神闲,态度悠然,是大儒孙季芳,在素有江南第一书院之称的青溟书院任山长,也曾是许临风两兄弟的授业恩师。
另一人是临安著名才子任恺,此人年纪轻轻就中举,可会试却屡试不中,如今已届而立,颇有几分怀才不遇,恃才傲物之态,李璨来临安期间曾见过此人。
还有一人约莫四十来岁,很是瘦削,看起来嘴尖口利,面露狡黠,李璨侍从知道此人,是城中著名的消息灵通人士“李铁嘴”。
听说临安城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人,不晓得的事,城中人对他又喜又恨,喜的是他信息灵通,缺他也是不可,为人也算有趣,恨的是嘴巴太坏,他头一天一说,第二天全城人都知道了。
另有两人,一人文士模样,约莫三十五六岁,面容普通,中等身材,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
另外一人看上去二十七八岁,身着灰色麻衣,身材瘦削,看上去也没有什么特别。这两人均面露风霜,风尘仆仆,看来是长途跋涉奔波到此,侍从也探听不出两人来龙去脉。
从坐席来看应是孙季芳、任恺和李铁嘴在招待远道而来的两位。
杨穆和李璨看到这五人,觉得奇怪,这大儒、才子怎么与李铁嘴混在一起,给这文士来接风洗尘,想是有什么不一般的缘分。
几人坐下来,小二上了点心和茶水便退了出去。
孙季芳起身举起茶杯道:“闻达兄,你我多年未见,你远道而来,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任恺和李铁嘴也随着起身举杯一起敬道。
那名叫闻达的文士和那灰色麻衣青年也起身举杯回敬。闻达似是追忆道:“各位仁兄,介绍一下,这位乃是我朋友青州许放。”
“岳麓一别已近十年,季芳兄如今身为青溟书院山长,任兄自由自在,李兄亦是赫赫有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此惬意生活,真是让我等心生向往。”
青州位于大昭最北,与早已陷入大靖之手七十年的幽云十六州相邻。
几人不免客套推辞一番,原来这几人十年前在岳麓书院曾有过短暂交往,此次闻达与友来临安,再次小聚。
“闻兄,你这几年在忙些什么!”孙季芳给闻达一边斟茶一边道。
“说来惭愧,一事无成,这两年与许放在北面南面四处兜兜转转。”闻达谦虚道,但面上倒也无惭愧之色。
孙季芳忙道:“闻兄谦虚了,你志在天下,游遍名山大川,天南漠北,东海西川,皆是你足踏之处,见识广博,不是我等偏安一地之人能比的。”
任恺向来高傲,看到闻达却敛了傲慢之色,“闻兄,我还想听你说道说道这些年的见闻。”
李铁嘴看他们推让来推让去的,有点不耐烦了,“我说你们几人,这见闻等会慢慢再说,这明春会试才选是大事,你们几个参加吗?季芳兄是山长,你那两个弟子有出息,任恺和闻达你们两个今年没参加乡试吧!这么好的机会你们不抓住?”
“我就算了,几斤几两自己清楚,我还是过我的逍遥日子。”
说完喝了一口茶,砸吧一下嘴,眼睛眯成一线,面显陶醉之色,赞道:“嗯,好茶!”
孙季芳听到李铁嘴提到自己的两个得意弟子,也不免有些自得。随着许临风的日益显达,孙季芳声名更为显著,名声已不局限于江左。
“季芳兄,你这两个弟子可是鼎鼎大名,特别是许临风,乃是东宫心腹,现在都传言马上要任吏部左侍郎,年纪轻轻就官居从二品,拜相估计也是迟早的事,还要负责明春才选,铁嘴这意思要我们走他后门。”任恺明褒暗贬地说了几句,最后哼地一声,极为鄙夷。
“别别别……各位仁兄,我可没这意思啊!”李铁嘴讪讪一笑,连忙摆手否认。
“铁嘴也是一番好意,希望各位仁兄能大展宏图,为我大昭效力,许临风是晚辈,以任兄之能还需要他,喝茶喝茶。”言及孙季芳弟子,闻达见孙季芳面露尴尬之色,连忙给各位斟茶。
闻达又笑道:“季芳兄,你这弟子不简单!这江南才子都与厉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来厉家极力延揽家乡才子,二来乡里乡亲的也熟悉。”
“当时东宫还未获封,厉家反而占据优势,他却独树一帜,转投当时还是晋王的东宫门下。这次厉家谋逆查案,他也不参与,真是所谋深远,后生可畏!季芳兄,雏凤清于老凤声!”
孙季芳面上笑容更深了,“闻达兄谬赞,说来不怕笑话,许家二兄弟虽在青溟书院就读,我也教过两人数年,可说实话,我也看不透。两人心性坚定,才能卓越,思维缜密,深谋远虑,我作为老师也自愧不如。”
闻达、任恺两人见孙季芳说话坦诚,刚才的尴尬也就一笑而过。
闻达说道:“这次厉家落败,太子大胜,我朝未来几十年就要看东宫如何。”
“东宫现在心腹是杨穆、许临风、李璀之辈,倒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