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症漫记
作者有话要说:注意:
本章安利有关键剧情透露
内容简介 ······
你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部冷酷的作品?
虽然我活得很好,但这个世界却不好。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拉马戈代表作
入选诺贝尔学院“所有时代百部最佳文学作品”
被《泰晤士报》誉为“当今世界最卓越的一部作品”
与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卡夫卡的《审判》并驾齐驱。——《柯克斯书评》
萨拉马戈用想象力、同情心和反讽所维系的寓言,让我们把握到捉摸不定的现实。——诺贝尔颁奖辞
萨拉马戈和马尔克斯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两位作家,但在我看来,萨拉马戈对现实的隐喻更强。——著名作家苏童
----------------------------------------
繁忙的路口,绿灯亮了,中间车道的头一辆汽车却停止不前,司机在挡风玻璃后面挥舞着手臂,围观的人打开车门之后,才知道他在喊:我瞎了!没有人会相信,他的眼睛清晰明亮,巩膜像瓷器一样洁白致密,然而他却一再绝望地喊着:我瞎了!我瞎了!
一位路人送他回家,却被传染上失明的怪疾。眼科医生成了第三个牺牲品。失明症迅速蔓延,整个城市陷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
作者简介 ······
若泽?萨拉马戈(José Saramago):
葡萄牙当代最杰出的作家。1922年生于葡萄牙,高中时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先后从事技工、文员、记者、编辑等多种职业。1979年开始投入文学创作。1982年出版的《修道院纪事》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此后出版《里斯本之围》《失明症漫记》《复明症漫记》等多部影响深远的小说。1998 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葡萄牙迄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2010年在西班牙兰萨罗特岛去世。
---
在一个没有指名的城市里,一个男人开着自己的汽车,在亮起黄灯的交通信号前停了下来。就在黄灯变成绿灯之时,他的双目突然失明,因而引起一场交通混乱,整个故事便由此为开端全面展开。
一位过路行人主动赶上前来帮忙,用失明男人的汽车将其送回家中。这位“热心”人实乃一名窃车贼,他趁机开走了失明男人的汽车。恐惧使他最终弃车步行,行走之中他突然双目失明。
第一个失明男人的妻子回家后,立刻带丈夫前往一位眼科医生诊所求治。通过仪器进行两遍检查后,医生并未发现任何病变的异常现象。当晚眼科医生也突然失明。
第一个失明者及其妻子、眼科医生及其妻子、当日曾在该医生诊所求医的一个载墨镜的年轻姑娘、一个戴黑眼罩的老汉、一个斜眼的小男孩——这是本书中的7个主要人物——以及凡与他们有过接触的人均先后失明,只有医生的妻子是个例外。
盲人通常是眼前漆黑一片,而这次失明的人们眼前却是浓浓的白色,仿佛睁着眼睛沉入了牛奶的海中。为控制失明症——当局绞尽脑汁将其称为“白色眼疾”——的蔓延,考虑到社会影响和政治后果,政府决定将所有已失明者及与其有过接触的人全部强制收容到一所闲置着的精神病院,分别进行严格的隔离。
为能陪伴丈夫,并未失明的医生妻子佯称自己也已失明,与丈夫一起被送进收容院。当局通过广播颁布了15条训令,其中有“在事先未获允许的情况下离开所在的建筑物意味着立刻被打死”、“如若发生火灾,无论是偶然起火还是有人故意纵火,消防人员皆不来救”、“如若内部出现疾病或者出现骚乱或者殴斗,住宿者不应指望外边任何介人”、“如若有人死亡,不论死因为何,均由住宿者在围栅旁掩埋尸体”等内容。
尽管失明者陷入了痛苦的病症之中,但政府并没有给予他们过多的同情,反而希望他们能自生自灭:“虫子死后,毒汁也就完了”——此乃当局的真正意图。
失明给生活带来的种种困难已是不言而喻,因为失明而失去人类尊严,变得“一半是冷漠无情,一半是卑鄙邪恶”,则使不幸变得更加不幸。收容所内很快出现了第一名盲人死者,其尸体就被同伴埋在满是垃圾的围栏旁边。
随着进住的失明者人数的增加,食物开始供应不足。一天,有些盲人提前坐在天井等候食物的到来。送食物的士兵突然意外地发现了这些盲人,由于唯恐被传染,扔下食物便嚎叫着向外跑去,两名在台阶平台负责护卫的士兵冲到门槛,举枪便射,直至把子弹打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