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绊一生
看到行人了。终于,依念指了指远处的一座泛着清冷幽光的白塔道:“那座白塔对面就是我们单位,我家离单位还有两三站的距离呢。”
阚江川看向前方渐行渐近的白塔,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清代镇城四塔之一了。
记得报纸上说过,这一带有好几家大工厂,原来女孩儿在这上班啊。
“拐过去就是你们单位吗?”阚江川状似无意地问道。
“嗯,就是前面的曙光机械厂。”说话时两人已经骑到了塔下,沿着十字路口向北拐去。
“这厂子还挺大的。”阚江川看了看红砖碧瓦的院墙。
依念“嗯”了声,没再说什么,似乎没想展开话题,阚江川也识趣地不再多话。
过了工厂便是一条小河,涓涓向北而流,一座木质小桥横亘在涓流之上。
骑至桥头依念下了车,阚江川忙跟着下来,抬眼看向面前的小桥,桥面很窄,三个人并行就会感觉逼仄,桥面是很旧的木板拼成的,重点是两侧没有护栏,还真得下车。
阚江川随着依念推车上桥,桥面接受到重量开始吱吱呀呀作响,他故意错后一个身位,这样两人的重量可以分散一些,也不会显得很挤,无形中却给了女孩儿很大的安全感。
下了桥骑上车阚江川才舒口气,问道:“你每天上班都要过这座桥吗?”
“是啊,只有这里能走。”依念无奈道。
“那过桥时一定得当心。”
“嗯,我知道,谢谢。”
过了桥不远就到了小河的尽头,对面匍匐着一片低矮的民房,依念的家就住在这里。
“前面那片堡子就是了……”
阚江川看向对面那片有些拥挤的平房,此时已是灯火通明,家家房顶冒着炊烟,不时传来家禽的叫声,现在六点刚过,还不算晚,可以放心了。
依念想着大冷天解放军同志一路护送自己回家,进屋喝口热水总是应该的吧,就在她想着怎么措辞的时候,阚江川开口道:“那个,前面你就到家了,我就送到这吧,快回家吧。”
依念想要开口挽留,又怕对方觉得唐突,最终还是转换成:“那谢谢你了,回去路上小心。”
“是我耽误你时间了,快回吧,再见。”
“再见。”
依念看着阚江川调转车头向来的方向骑去……
两个人机缘巧合偶遇了一个半小时,谁也没想到会很快再见,更没想到会由此牵绊一生。
不远处就是进出堡子的路口,灯影下站着一个脊背微驼的身影,不再年轻、不再健壮,却如山一样为儿女遮挡风雨。
依念紧骑几步下了车,内疚道:“爹,你怎么出来了?快入冬了,外面冷。”
依念爹见女儿平安回来松了一口气,伸手接过女儿手中的车把道:“这个点还不回来,你妈和你二姐着急,我就出来看看。”
依念怕父母担心,没敢说和别人撞车的事,只说半路车带扎了,在修车点补了车带,这才耽误了时间。
“我说呢,就合计是有什么事,以后你别骑你姐夫的车了,这车太大,你骑着费劲,我们还挺担心。”
“行,以后远道我就不骑它了。”
两人回到家,将车子立在院子里。
这是一座独门院落,院内坐北朝南一排低矮的砖房,外面抹着灰色的石灰,斑驳的墙面记载着房子的年龄。东侧稍大一些的两间房是二姐和姐夫带着他们的几个孩子在住,西面小一点的套间是依念和父母在住,依念就住在里面的小套间里。
依念的老家在东北山区,解/放/前因为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生活无以为继,父母不得不拖家带口到沈城来讨生活。
当时依念只有八/九岁光景,已经成家的大哥和出嫁了的大姐并没有同行,二哥早年过继给了伯父家。父母只带着未成年的三哥、二姐和小依念坐着破旧的板车一路颠簸来到沈城。
当时因为时局动荡,一家人要想在沈城讨生活也是难上加难,本地人尚且讨生艰难,何况是拖家带口的外地人,好在父母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父亲不停地帮人打短工,母亲帮有钱人家浆洗衣服,做一些针线活贴补家用,三个孩子从小就帮着父母劳作,依念的一手好针线活也是跟母亲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