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糖发糕(二)
至家,工匠们正准备收工,大大小小的工具陈列在一旁,地上的废木料都已收拾妥当。
“沈小娘子。”张大福拿起搭在肩上的汗巾胡乱擦了一把脸,“今天就干到这儿了,明个我们再早些过来。”
“都行。”沈淼放下糖袋,环顾四周,“做了一整日的活,各位都辛苦了,不如留下用个晚饭再走?”
两间倒座房已经重建了一半,这个速度,已然算是很快了。
“不成不成,沈小娘子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待会城门就要关了,不能误了时辰。”张大福笑着解释道。他们早些出城,只要脚程快些,到家还能同妻儿一起吃个热乎饭嘞。
沈淼一拍脑门,她竟忘了这茬。盛京这种繁华都城,都是有门禁的。
送别众人,阿宝就凑到沈淼身侧直嚷嚷着饿。
“阿姐,我们什么时候开饭?”阿宝嘟着一张小嘴,可急坏了。
“好好好,阿姐现在就做饭,你去把二姐找回来。”沈淼系上襜衣吩咐道。
阿麦又去了老先生那。
沈淼前两日刚打听过,那老先生原是京城某个大户人家专聘的家塾先生,后来不知怎么的,高门败落,老先生就随着家仆奴婢一齐遣散归家了。
沈淼只知道这老先生姓何,本籍是宛京城人,其余的就再也打听不到了。
角院里,沈淼打开糖袋开始制作甜发糕。发糕这类小食,在样式的选择上较为多样,多数是添加些粗粮改善口感,例如南瓜发糕、玉米发糕、米蒸发糕,红枣发糕等等。
若是嗜甜如命,选择蜜枣甜发糕最合适不过啦。只可惜手头上没有什么金丝蜜枣,唯剩些还能看得过去的干枣。
沈淼将厨柜顶端的陶罐子取下,甫一开封,枣香气便蹿了出来,随手抓上一大把浸泡在温水里,一个一个瘪着身子的干枣便喝足了水,露出红润色泽。
待灶锅里的热水烧开,沈淼舀出两瓢至大碗中,加上红饴搅拌至融化,然后隔在一旁静置冷却。
幸而如今还是酷暑,即便是晚上,气温还是令人感到燥热,这倒也方便了面糊的发酵。
混入鸡蛋、红糖水的面糊呈淡黄色,沈淼搅拌得手臂发酸,瞧着差不多时,又用木铲挑起一块糊糊测试流动性,嗯,差不多。
剩下就只需耐心等待了。
沈淼将面糊装在密闭容器中待其自然膨胀,做完这一切时,阿麦和阿宝方手牵着手回来。
“阿姐。”阿麦跑到沈淼身旁,一副想求表扬又刻意抑制的模样,小鹿般的眼睛眨了又眨。
“怎么啦?什么事这么高兴?”沈淼忍不住想要逗她。
“今天何夫子夸我聪慧,还说我日后定比男儿强过百倍。”阿麦讲话时脸涨得微红。
瞧着阿麦颇为羞涩的神情,沈淼半蹲了下去。
“那很好啊。”沈淼摸了摸阿麦的头,温柔道,“何夫子说得没错,阿麦本就聪明伶俐,是个难得的好孩子,阿姐也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很厉害的小女娘。”
似春风,这些话像绵绵雨丝浇灌着阿麦幼小的心灵。
来此多时,沈淼对这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朝代了解愈甚。
自建朝百余载,天下和乐,盛京城百姓受当今思想大派教化,民风习俗开放,在文化教育方面,无论男女,皆可入学读书。
如达官显宦之子既可入国子监也可于家设坐馆,又如普通百姓之子可入私塾或社学。
不仅是阿麦,阿宝也快到了入学的年纪。两个孩子日后就学的事,沈淼已经做好了打算。
刨去建食肆、购置物具、聘请店侍等费用,手里还能余下不少钱,足够将两人送去一个不错的私塾或书院习学。
闲谈的功夫,面糊在室温下已经发酵得很好,沈淼将红枣均匀地撒进去,隔水放在竹箅子上蒸。
掐着时间,沈淼掀起锅盖,白气迅速地溢往四面八方。
“好吃!阿姐真厉害。”
阿麦和阿宝捧着刚刚出锅的甜发糕,烫得双手来回倒换也不肯放下。
这红糖发糕膨而软,咬下一口,能清晰地看见发糕内孔细似针,细细品味,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叫人吃了还想再吃一块!
瞧两个小人吃得欢快,沈淼也没闲着,趁热将竹箅子上的三角发糕都拾到了碟子里。
“你们俩在家乖乖待着,阿姐去去就来。”沈淼将食盒盖子合上,预备出门。
她要将这些甜发糕送给隔壁刘三叔一家尝尝。
虽然前些天沈淼已经还清了欠下的工钱,但是张大福一行人都是刘三叔介绍过来的。
正是因着这层关系,沈淼省下不少修建食肆的钱,为此,她怎么也得朝人家表达一下谢意。
月光皎洁,满地清辉,沈淼抬手扣响了门环。
刘三叔一家正在用晚饭,瞧见是沈淼来了,张氏脸上立马堆满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