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未名河畔,洛水与飞鹜
自从那晚太学院一见后,李邦五次日便离开了京城,直到母亲来信想见吴子召,他才回京领她去歇马坡,也许是母亲选得时机太巧,正赶上吴家几位元老被廷尉府收监,所以她的情绪不太稳定,好在母亲并不在意,只让他好好照顾她。
他一直觉得母亲的话另有深意,却又不好深究。
从歇马坡回京的路上,途径罗望时,听闻赵启汉私下来了南方,李邦五命人送了封信去,想不到他果真来了。
“这是父亲在岳北抗击北虏时,学来的吃法,因为方便,逐渐就在军中流传开来,尤其冬日里,这么吃正合适。”难得能与好友见一面,李邦五脸上显出了少年人该有的生气。
赵启汉看看面前的炭炉,再看看炭炉上的小锅子,“这是——围炉?”
“你认识?”李邦五好奇。
“咳,我们那儿靠北虏一带,都爱这么吃。”赵启汉熟门熟路的夹了肉片和菜蔬扔进锅子里。
“大哥,汉之兄,我这儿还存了两壶好酒,可要一醉方休?”李肆五是从京城过来办事的,听闻大哥在南方,事情没办完就跑了来,想不到赵启汉也在。他自小朋友不多,能说上话的正经人本来就没几个,赵启汉就算其中之一,加之赵启汉又是大哥好友,自然更加亲近。
“我看最后一醉方休的只有你吧。”一身男装的李洛越过李肆五,提着一只食盒进门,把盒子递给哥哥后,歪头冲赵启汉一笑,“汉之表哥,好久不见吖。”
赵启汉怔愣了好久才答话,“你不是在上泽么?”
“汉西的探子果然厉害,我不过是路过上泽,去博弈茶庄喝了杯茶,汉之兄居然连这都知道。”李洛笑道。
“你一个女孩子家,博弈茶庄那种地方还是少去为妙。”赵启汉并不深究她去汉西的事,毕竟那是公事,转而叮嘱起她的安全。
“她!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人物,你们赵家还是赶快娶回去吧,再将她扔进大漠里待几年,吃点苦头她就老实了。”李肆五调侃一句幺妹,顺便把酒壶递给兄长。
赵启汉因李肆五的话憋了半天,想说些什么教训一下他——女孩儿家的婚嫁之事岂能拿来说笑!
“汉之,吃东西,不用理他们,一碰面就会拌嘴。”李邦五示意好友不要太过在意李肆五的话,他家兄妹四人,除了他这个长子,其他几个都被父亲惯的不成样子。
“子召是不是还没吃?”算起亲缘关系,吴子召和赵启汉是姨表亲,下午过来时,两人就已见过面,吃饭前自然要问一句。
“我刚才问过了,姐姐说她太累了,想早点休息,明早跟我们一起吃早饭。”李洛紧挨着大哥的腿坐到炭炉前的蒲团上,小嘴忙个不停,一边吃一边说话,像只停不住嘴的小兔子。
姐姐?赵启汉疑惑于李洛对吴子召的称呼。这可与传闻的不太一样,传闻不是说子召成了李伯仲的小夫人?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我爹爹的名声也不是第一次被这么败坏。”李洛瞧出了赵启汉的疑惑,“身之察察,何惧之有?”
赵启汉含笑望着这个鬼灵精的丫头,“你还是专心吃东西吧,小心噎着。”
因李洛的几句话,众人也没再继续吴子召的话题,免得气氛尴尬。
赵启汉与李邦五聊起了这几年的过往,期间众人也是数次举杯言欢。结果没喝两杯,李肆五就倒了——他是出了名的一杯倒。
大冷的天也不能让睡在椅子上,李邦五只好先把人拖回睡觉的地方。
李邦五兄弟俩一走,屋里只剩下赵启汉和李洛,赵启汉突然显得有些局促。
“你越这样,气氛就越奇怪,把我当孩子看就好了,再说跟你有婚约的是长姐,又不是我。”李洛明眸一闪,冲赵启汉再次一笑。
赵启汉最怕的就是这兄妹俩冲他笑,尤其这丫头,“小心别烫到。”没法与她对视,只能通过吃饭的话题来转移气氛。
“听说在岭北的诸侯宴上,爹爹找你单独聊过?”李洛比较在意这件事,因为她好奇爹爹都跟他聊了什么。
“小孩子不要问大人的事。”赵启汉并不打算跟她说实话,于是将了她一军——刚才她可是自己承认是孩子的。
“小气。”李洛咕哝一句。
两人正吃着,忽有侍卫进来,赵启汉不认得,李洛却认得来人,这是大哥的贴身内卫陆铭。
“没事,你说吧。”李洛看出了陆铭的踌躇,毕竟赵启汉是个外人,有些话不好当他面说。
“营里出了点事,大公子让小姐多陪赵公子聊一会儿,他去去就来。”陆铭道。
“有刺客么?”对李家子女来说,刺客似乎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尤其兄长这位世子,一年低于两次,都说明李家不够勤奋。
“……也算不上刺客,大公子说可能是故人。”陆铭回道。
李洛抬头与赵启汉对视一眼,各自在心中计算着“故人”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