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辩(2)
绮凌一挥衣袖:“简直荒唐无稽,你所言的是朝堂上的奸佞妄臣,是酒肉池林的贪婪贵族,是修长城以击匈奴,平天下以定四海,同万物以求发展的秦始皇。况且正是因为这样我才追求扶苏,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是为仁者。遑论你们孟子的鱼与熊掌之论,如此凌为何不能往?你们儒家追求的不就是这样的君王,民为贵,识能者,仁义满天下。”
张良放下竹简,略加思索反驳道“……秦乃虎狼之师,一日为虎狼,终身为虎狼。又怎可会因一个暂为仁人的皇子停下脚步。孔子论语曾载:“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又言“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公子扶苏虽暂可及恭宽信敏惠之人,然所接触者无不为利己恶他之徒。你又怎能保证这种情况下他不会是下一个嬴政?”
辩论的才能被激发,绮凌不假思索怼回去:“因此凌才应该去,你才应该去。而且你断章取义。孔子亦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多一些如你我这般的仁人志士又怎么使其损?说到底不过是你们这些自命清高的读书人,这些假仁假义的侠客,这些妄图复国的落魄贵族给自己找的借口。”
最后一句话戳了张良的心,他朝绮凌走了几步:“世人言天下苦秦久矣。秦朝,不自秦国起便是血流成河,人心惶惶。武有白起坑40余万赵军,生灵涂炭;文有连坐之酷刑使无辜清白之士妄死,冤屈遍野。现下更是修骊山墓,修灵渠,筑长城,搞迁徙,击百越,还献童男童女得妖丹。这样的秦如何让人爱戴?如何令人敬重?”
不甘示弱,绮凌站了起来:“呵呵,张子房,你说什么?你的意思是秦不过是好勇酷战,错杀他人,连累百姓之国?开什么玩笑。你这种见解才是无知,无远见的体现。你说秦国连坐之法连累无辜,过于残暴,那还不是被你们逼的!被你口中所谓你的国家,你的国君,被剩余想要分秦的国家逼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能说出这样的话的国家又有几个?能做到这种事情的国家还能有谁?商鞅变法去的是病根,砍得是顽疾。这之后还有谁敢欺秦辱秦?又是谁还在固步自封?”
绮凌灌了几口茶,一抹嘴:“再说杀神白起,前有魏国身助秦国心在齐之鉴,后有40万降兵粮草间谍之忧。若你为统兵之者又该如何?倘使没有白起这种全杀全灭的行为,各个国家又要互相征战杀戮多久?你又何曾想过?秦历四世乱政却逢六世明君,加上秦始皇便是七世。剩余六雄,甚至我知道的历史朝代,何曾有过六,七世明君?哪个不是一二世贤明后世堕落无比。秦国六世明君又能任人唯贤,商鞅,张仪,范雎,哪个是秦国籍贯的?剩下的诸国不是有君无臣就是无君有臣,亦或是无君无臣,只有秦国,有君有臣。这样的国家何不能一统,又何愧于天下?凌所待之处尽得始皇的高瞻远瞩,凌之前的时代,唐宋元明清,亦受始皇之惠。你忽略了修长城以抗匈奴,筑水渠以利交通,迁万户以稳边境,征百越以求统一。而你,张良,你们这些人却天天说着反秦抗秦,说到底就是没有看到后世,没有考量过如凌这样的后人。你看到的只有你自己,只有韩国,只有那些回不去的美梦。”
绮凌说完后便是一阵长久的沉寂,张良低头似在思考又似找不出反驳的话语。
半晌后,张良抬头直视绮凌:“即便良有偏见,良有私欲,良思虑不全,然良生于韩国活于秦统治之下,这是良用二十五年来看见的,感受的,经历的,悲戚的。平民百姓流离失所,食草啃树皮;他们家家户户终日忧虑生离死别,每一日都当做最后一日;所谓君臣却有酒有肉,大兴土木,高朋满座,子孙满堂,有说有笑。阿凌姑娘若认为这样秦于后世有益,良无话可说。毕竟良不是千百年后的人。”
静默再一次弥漫在二人中间,外面太阳逐渐落向海面,张良叹了口气打破这无言的尴尬:“已是申时,丁掌柜应来送餐了,良去拿。”
绮凌欲言又止,终是撇头冲向窗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