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十大产业和南洋殖民【求全订】
伍敦元、卢继光、潘绍光等十三行的行商一听这话。 眼神就巴巴地看着朱大明王。 只需要朱大明王一句话,这十三行的行商就会上赶着的去给朱明往做这个皇商的买办。 官商勾结么。 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这当皇商其实就是跪着给皇帝、官员送钱。 就这,多少人想要跪还跪不到呢。 不过朱明王对商业显然有自己的想法。 大清朝这边的官商勾结基本上就是朝廷把商人当肥猪,养肥了就一两头。 大清朝的税入折合英镑也就一千多万,而大英帝国的那边,现在的财政收入都快要一个亿英镑了。 然而大清朝这边虽然也经常发生战争,不过大清朝廷是很精的,他们可以通过宰杀肥猪的来维持财政平衡。 而大英帝国有将近一个亿英镑的财政收入,却在历次对外战争之中债台高筑。 两国都是官商勾结。 区别就在于是官为主,还是商为主。 朱老板没有接这个皇商的话茬,而是扭头问伍敦元。 “忠诚,广东这边的出口贸易的商品主要是哪些?” “主要是佛山的瓷器,粤东北、粤东、闽南的茶叶,还有江南的生丝。”伍敦元说道、 “现在还能从江南买得到生丝吗?” “如何不能?只要还是一口通商,那江南的生丝就只能卖到咱们广东。” “否则的话,这江南几千万种桑养蚕的百姓的衣食如何解决?” 伍敦元话音落下,朱道桦点了点头。 此前的贸易模式下。 江南就是产业链上游,种桑养蚕,制成生丝,再卖给广东这边的行商,通过西洋商人出口海外。 “不过现在广州口岸已经归属大明,这北清应该会在福建、松江府等地再开对外通商的口岸。”卢继光说道。 “本王不让他们开,他们就开不了!” 朱道桦摆摆手说道。 马六甲海峡把西洋洋商挡在马六甲海峡以西。 江南用于出口的生丝就只能卖给广东这边。 否则江南那些种桑养蚕的农户地主就得破产。 广东和江南是清廷的两个钱袋子。 广东丢了,如果江南再乱。 大清朝可承受不起。 “除了瓷器、茶叶、生丝,还有什么别的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产业吗?” 朱道桦问道。 行商们面面相觑。 最后纷纷摇头。 “王上,这两三百年,咱们中国出口的也就是这几个行业了,还能有别的什么行当可以做得起来的?” “这可不行啊。”朱道桦连连摇头。 “这瓷器、茶叶、生丝虽然好,但是如果光靠这几个产业,可没办法吸纳太多的就业人口。” “就业人口?” 在场诸人都被朱明王的跳脱思维给弄得一愣。 不是问什么行当赚钱么。 怎么转移到什么就业人口上了? 对于朱明王来说。 一个产业能赚多少钱还是次要的,关键是这个产业能转化出多少产业工人出来啊。 毕竟就业问题对政府而言才是重中之重。 广东这一千八百万人,那可就是一千八百万嗷嗷待哺的吃饭的嘴。 在历史上。 两广绵延了两百多年的土客械斗,就是人地矛盾尖锐到了极点的体现。 如果朱明王不通过发展产业,吸纳就业人口。 广东的一千八百万人,还有未来中华的四万万人,可就要再次深陷到那个恐怖的治乱循环的魔咒之中啊。 因此发展大工业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吸纳大量的人口成为产业工人,把人口从土地之中解放出来,解决当前尖锐的人地矛盾。 “是啊,这广东人稠地窄,或者说...整个汉地,包括两广、江南、中原都是人稠地窄,人均耕地甚至不足三亩,就这么个情况,若不是有南北美洲的高产作物引进,这大清朝早就遍地饥民,遍地烽火了。”朱道桦摇头说道。 “王上说的是,实际上即便是现在...这各地百姓也是面黄肌瘦,绝大部分都只是勉强果腹而已。” “三分饱,七分饥。要不是如此,我们广东人何苦要冒着杀头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