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都有出路都有机会
> 由于大家都在同一个村子里面的,剥削都有底线——底线就是不能让佃户们都饿死。 可以饿死一两户。 但要是都饿死了。 谁来种地倒是另说。 狗急了还跳墙呢。 二十户佃户谁敢保证不出个一拍两散的,到时候人家逼急了拼命了,李家这种小家小户肯定是兜不住的——别说李家了,那些更大的豪户怕是都兜不住。 不过现在。 大明朝廷的两项政策却让李忠仁突破了那个底线。 第一就是三十岁以上不能考试科举的限制,让李忠仁放弃了读书了,从读书人,变成地主老财。 身份上的转变让李忠仁的人生目标从当官变成了种地发家。 第二就是大明对东北、南洋的开发,又给了那些赤贫的农民最后的活路,犯不着拼命。 这两条。 就让李忠仁完成了身份上的转变。 从士绅地主阶级,演变成为了农业资本家——使用雇佣劳动力去经营土地和农业,和租佃制下的农业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 资本家么。 当然是从头到脚,身体上的每一寸血肉毛发,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你能指望资本家在进行原始积累的时候成为大善人? 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哪一个在原始积累的时候,手头上没有血淋淋的尸骨。 不管是本国的底层,还是殖民地的土著。 血淋淋的原始积累,事实上就是建立在血与泪上面的。 广州,道桦大学。 挂着“中华奋进会”牌子的教室内。 几名穿着“道桦装”,还把头发剃成大明陆军标准发型圆寸头的年轻人正聚在一起议论着。 “仲因,情况怎么样了?那个兰详究竟是什么来头?怎么咱们这边刚准备办,那里就办起来了?” 在说话的年轻人脸色有些难看。 他旁边的另外另个年轻人脸色也有些低沉。 “查清楚了,那个兰详,是吴望海和吴信中两个人办的。” “原来是这两个狗贼!” 那为首的年轻人猛然拍了拍桌子,面露愤怒之色。 “这办高考培训班和技校的事情是上头吩咐下来的,咱们只办了个新中华,技校还没来得及开张呢” 另外一名一直没说话的年轻人叹了一口气说道。 这中华奋进会,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大学城里面学生组织中的“保皇党”。 加入人数众多。 不过核心就三人。 为首的,是现大学士府的首席大学士陶必铨之子陶澍。 陶澍,字子霖,湖南人。 而另外一位,就是如今大明海军军官学院操船教官赛关公关守忠之子关天培。 关天培,字仲因,籍贯江苏,但从小生于广东。 剩下的这位则是出自广州番禺张氏张维屏。 张维屏,字子树,广东番禺人。 三人都是二十岁左右,接受过完整的“新学教育”的年轻人。 和杜如松、吴信中等人天然就尿不到一路去。 这“中华奋进会”,按现在的说法,也是个相当激进的“极右翼学生组织”。 主张自然也是朱皇帝那一套,而且明显更加激进。 关天培眉头紧锁,说道:“子霖兄,这上头让咱们成立新学培训学校吸纳三十岁以上的士子,现在被人横插一脚.” “无妨,上头无非是要让那些三十岁以上的读书人有条出路,同时又能壮大新学,仅此而已。”陶澍说道,“咱们办这培训学校本就有带动民间资金进入的目的,现在只不过是有人先办了而已。” “但是办这学校的是“民主共和研究会”的吴望海孙闻等人,会不会.”张维屏面带忧色的说道。 “屁股决定脑袋,等那些从新式学校走出来的学生们需要依靠新学谋生的时候,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自然会为自己的屁股发声。”陶澍说道。 关天培微微一笑,道:“他们“民主共和研究会”也就只有十八人,号称十八罗汉,但其实比较活跃的也就是吴望海、孙闻等寥寥三四个人而已,如果不是吴望海那嘶有钱,他们这个“民主共和研究会”的牌子怕是一天都挂不下去。他们要办学校肯定要去各大学校招人去当老师的,那好啊,咱们动员咱们的人去兰详当老师去,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