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有变
已然引骑兵赶到,蜀军若是强攻,很容易就被魏军袭后。 当然了,郭淮也守不住所有的道路。 且天水郡的麦田,有不少是种冬小麦的,收割时节就在夏四月。 故而,蜀兵还是顺利抢收了一些。 这就让司马懿很是头疼。 陇右黎庶本来就少,自然也没有多少粮秣储备,从关中转运又太远了,如今被蜀兵抢收了一些,自然就让陆续从关中赶到的兵马难以就食了。 万幸的是,镇守在陇右多年的郭淮,在这个时候体现出来的作用。 他遣人去前去各个依附魏国的羌胡部落征调粮草。 且特别注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原则,以各部落的人口户数征调,让所有羌胡部落皆不敢违背,乃“家出其粮”。 那些羌胡部落也没办法啊~ 早年被夏侯渊打得毫无脾气了,后来又被郭淮给“杀鸡儆猴”了一番,尔今魏国雍凉各部皆在侧,哪个部落胆敢不出粮? 尤其是他们也不敢投蜀。 没看到在蜀军第一次出陇右的时候,那些起兵响应的部落最后被魏军请后算账,尽数屠戮给土地增添养分了吗? 而在夏四月末时,待魏国雍凉各部与洛阳中军皆赶到后,蜀相诸葛亮便引兵徐徐后撤了。 对,后撤,不是罢兵归去。 在抢收其他麦田不能如愿的情况下,蜀军要挑选更适合自己的战场。 乃是将前军改成后军,步步为营,退往西县的卤城。 对此,司马懿则是留着费曜与护军戴陵领军四千驻守在上邽城,亲自引着张郃、郭淮及其余将率衔尾南下。 是的,不是追击,而是随着南下。 蜀兵退一步,他就进一步,且每每蜀相诸葛亮止步遣兵布阵,意图与魏军鏖战之时,他皆严令各部不得出战. 犹如他引兵南下,是为了将蜀军给“礼送出境”一样。 这个做法,他给出的解释,是要进军到卤城与历城这两个戍守点,让被围困的兵将看到援兵已然赶来,从而士气大震继续坚守。 但也招到了绝大部分将率的反对。 张郃也不例外。 他觉得司马懿不与蜀兵鏖战是对的,但不应该这样衔尾跟着。 蜀兵乃是客军,受限粮秣转运必然是求速战速决;而魏军作为守御的一方,避而不战慢慢消耗他们的锐气与士气,这样的做法深谙兵法精髓。 但蜀兵都后退了,司马懿为什么要跟着呢? 蜀国已然占了武都、阴平二郡了! 从后继粮秣的补给距离来看,卤城这个地方魏国的补给线都赶上蜀国了! 这不是自己将自己的优势给抵消了吗? 其余将率的反驳,则是觉得司马懿太怯弱了。 既然追都追了,为什么在蜀兵派兵布阵挑战的时候,却是不敢战了? 难道司马懿带着他们南下,是为了让他们更清楚的目睹蜀兵耀武扬威、听闻蜀兵的辱骂折辱更真切吗? 这时,司马懿甫一来雍凉任职威望不足的劣势就出现了。 尽管有张郃为他压制着其他将率,但他一意孤行引兵南下且多番回绝各部将率的请战后,终于有将率贾栩(又名贾嗣)与魏平按捺不住,公然道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这让司马懿很难堪。 差点没将满口牙都给咬碎了。 因为他不是不敢打,而是觉得时机未到—— 其实他是在效仿昔日夷陵之战中陆逊的做法。 在夷陵之战中,陆逊整整避战了六个月,待蜀兵锐气不复、戒备心大降,然后才决定反攻。乃是先以精锐水师将刘备的后路截断,然后以舟船载兵瞬间抵达蜀军的营寨,才得以一举建功的。 而他也是有机会截断蜀兵后路的。 张郃在反对他引兵衔尾南下无果后,还提出了另一个战术。 乃是将去岁魏延大败费曜与郭淮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亲自引兵走董亭道绕到蜀兵的后方,攻击蜀兵的粮道。 只不过,司马懿并不是陆逊,蜀相诸葛亮更不是刘备。 蜀相诸葛亮早就料到了这一点,引兵退到卤城后便安营扎寨,构筑防御工事了。 张郃若是敢绕后,到底是扰粮道还是自投罗网尚未知呢! 再者,还有一点是司马懿估算错误的。 那就是卤城一带山峦起伏、溪水纵横,对尤善山地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