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扈从
,却让夏侯惠颇为受用。 治军这块没什么好说的,依着《孙子兵法》施恩威且将主做到执法公允、赏罚分明,自会让士卒奋勇作战。 而牧民这块,则是一言道尽了精髓。 如夏侯惠在出了征东将军署后,便直接折道去刺史府拜见王凌。 请他调拨物资以及派遣郡兵在淮水畔起庐舍、画出田亩等,因为他想在士家与屯田客迁徙来淮南的第一时刻便看到有屋可居、有粮可食、有田可耕。 温饱是安民的基础,也就是内无所患。 然后则是以两千户聚居乃落邑为由,请王凌分出百余郡兵在那边维护日常秩序。 外无所晦嘛,自然要先杜绝滋事斗殴或以强凌弱之事。 至于修筑在战事来临时可庇护妇孺的壁坞或修缮驻兵营寨等工事,那就得等士家与屯田客安定下来后再慢慢自力更生了。 王凌再怎么大度,都不会容他予取予求的。 事实上,早有预料的王凌都没有见他。 可能是源于在前番孙布之事中夏侯惠被赞为有勇有谋,而他被诋毁为无智,故而不想相见尴尬的缘由罢,他让长史出面接待了夏侯惠。 乃是声称刺史府已然得到了朝廷的诏令,亦会在明岁春二月时将诸如庐舍与粮秣以及画田亩之事都会安排妥当,让夏侯惠不要来催促。 言下之意,是让夏侯惠不要来指手画脚,讨人嫌。 对此夏侯惠没有什么恼怒的。 因为现今已然仲冬十一月,不管是以风雪漫道难行还是相关有司落实诏令等缘由推算,士家与屯田客迁徙来淮南最快也得是明岁春二月,王凌的做法并没有什么可指摘之处。 且他先将一百郡兵先调来归属夏侯惠了。 说来也颇巧。 这一百郡兵都是昔日出迎孙布的,且统领之人就是焦彝。 有了这一层机缘在,夏侯惠指使起来就很顺利了。 乃是先以俸禄割肉置酒好生款待了一番,随即便带他们出城在寿山(八公山)与淮水夹出来的险要处,忙碌着伐木取石起公署与郡兵住所、纵火焚野驱野豕蛇虫以及粗略修缮外栅栏等诸事。 其实这些事情刺史府日后也会作,但他不想等。 因为这部兵马干系到天子曹叡的威信以及他的个人前程,所以事无巨细能提前作的他就提前作了,力争尽善尽美。 自然,成为将主不止是责任。 在暮冬十二月末时,他就迎来自发前来投靠的扈从了。 乃是先前斥候营百人将黄季的长子及乡里同伴。 初,黄季以年纪渐长而到了退役之际,本是由他长子黄就前来顶替军籍,但黄季阵亡后,官府恤之,以父为国死难而免了黄就的从戎之籍,改为在乡里任职游缴。 而黄就通过其他斥候营的骑卒,得悉其父战死的前因后果,亦对夏侯惠甘愿承担罪责也要让其父黄季获得到抚恤之事心怀感激。 而今,在得悉夏侯惠成为一部兵马的将主后,便辞掉游缴的职位,召了乡里四五少年前来投奔夏侯惠。 用他的话来说,在乡里任职游缴或许能温饱可继,但这辈子就是这样了。 而若是跟了夏侯惠,日后说不定能积累功勋当上个千人将,或者是被放归原籍当个县尉为家门积累了成为豪右的资本呢! 出身微末之人难有出头之日。 如果不想一辈子庸庸碌碌的话,那就要善于把握机会。 像夏侯惠这种有情有义且不乏升迁机会的勋贵之后,自然是“奇货可居”的不二选了! 且如今时机正好啊~ 夏侯惠甫一成为将主,必然需要招揽私人部曲扈从。 黄就在这个时候纠结乡里少年自发前来投奔,且因为其父黄季战死在夏侯惠麾下的干系,夏侯惠必然承这份情而善待他的。 无独有偶。 在豫州的某个民屯中,同样有一不甘平庸的小吏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官府才刚刚传达了募兵诏令,他便当机立断选择应募从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