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书》(四八)
帝意思。
游照同对他的提议不露喜恶,也不多问。梁风耐心等着,丞相当然顾虑深重。
小厮奉茶,一股茶香飘来。香气扩散很广,却不浓烈。梁风一般不爱喝茶,但既做了客,多少得喝上一口。他端杯一口喝下大半盏,不由诧异,这茶入口十分顺滑,完全不卡嗓子,和寻常茶水不太一样。
他感慨茶香时,游相少见地直接点了头。
直接得令他一愣。愣完后他迅速起身,不给游相再说什么绕弯子的话,赶快返营了。
他在营写折一封,上呈朝廷,表明愿意主动献出王府藏宝及钱币以充军资,恳请陛下同意。本身金银珠玉这些东西放在他这也没什么用处。
值钱的东西无关痛痒,他想换取在皇帝面前说话的底气。下回出征不知道什么时候,这趟回京的时间里,除了金絮外,他还想为母亲争取一项权利,他希望母亲能拥有随时召见他的权利。
他派暗卫监视奏折后续,文官内部掀起了不小的风波。
梁风有所预料,如金絮所言,上捐钱币,受损的当然是真正拥有贵价之物的人,肯定不是他。
唯一和他预料不同的是,游照同拿他做了出头鸟。
游相与皇帝提议,目下击退匈奴为当务之急,然而军资匮乏,要想数日内筹备足够军资,最好的方法是在京筹集。游照同便提议京内所有俸禄在五百石以上官员捐出府中十件百金藏宝或等价值金钱现物,并说这是受了应和王启发,应和王殿下上捐军资,便是先为表率,慷慨解囊,缓解陛下燃眉之急。
他成了“先为表率”了。
不过就目前来看,于他似乎没什么影响,做个表率也无不妥,顶多文官争吵的苗头会指向他,最终做决定的还是皇帝。梁风暂时不动作。
文官之间吵翻了天,大半的人直言自己匮乏珍宝钱币,拒绝为大司农筹资。接着便有人说,能者多劳,不能者少劳,千石以上官员多出,千石以下官员少出。
吵得不可开交时,沉默的皇帝终于开口,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却是下旨宣召应和王即日起入朝参会。
到底是吵到他这了。不会是皇帝想让他分担炮火吧,梁风默默腹诽,默默收拾出不知多久没穿过的朝服。
隔日一早,为首与文官列队入朝,皇帝一个眼神看过来,他莫名隐隐约约猜到了皇帝让他上朝的原因。
开门见山,游照同第一个提起这事。皇帝问应和王意见。梁风出列,言明为朝廷捐助宝物是他自愿,游相的捐资援廷提议他也持支持态度。
他无所谓被游照同拿来做出头鸟,代价不过是听文官骂一骂,又不会掉块肉。但这事若是能成,援助的金钱是调入军营,他乐意用文官的钱给他的士兵们吃口好的。
估计是拿准他会这么想,游照同才会招呼也不打一个,直接点他为名义上的表率。
皇帝闻言不说话。梁风回队。
接着官员们接连发表自己意见,有的赞同,有的不赞同,更有人直言:这事于皇帝是资助,于官员是搜刮。
赞同的人里有冯棹台。能者多劳,不能者少劳的建议是冯棹台说的。
梁风看去一眼,冯棹台这一年多升了职份,如今是治书副侍御史,不知说话分量如何。
梁风留神听一阵,冯棹台发话后,没有其他人尾随附和,估计分量一般。
大司农附和游相,同样赞成此事,并呈书说明国库紧缩到了何种地步。今年天灾虽比上一年少,但灾地过于偏远,援粮难抵,死亡人数反而比往年有增无减。
大司农说完,不少官员附和,更有甚者说,灾民叛起者愈多,仅凭应和王一人难以抵抗,见势不妙啊。
梁风往文官里偷瞅,注意到皇帝正看着他,马上收回偷瞅的眼睛。不知道在看他什么,梁风不理,他只是发现文官里也是有好人的。
皇帝拍板,“行了,都别吵了。此事按丞相所言,本月内,所有五百石以上官员捐出一年内俸禄收入的三成以充军资,允许等价府藏替换,即刻执行。”
帝言既出,群臣寂静无声。游照同反应迅速,立即弯腰施礼应下。
梁风感到几道眼刀子向他割来,他当做没看见。
还有人试图挣扎,哭穷卖惨,希望陛下收回成命。皇帝同样当没听见,巡视众人道:“朕选名监币使负责此事,你们觉得谁合适?”
游照同一条,明显脑筋动起来了。梁风看看不说话,他觉得冯棹台挺合适。
皇帝没等众人议论起来,又道:“朕钦点应和王为监币使,全权督管此事,应和王可愿?”
梁风一愣,不知作何反应。游照同都被皇帝这话唬得懵了。
钦点一个将军负责本应是文官负责的事情,这对文官来讲可不是个好兆头。
底下众人再度吵起来。
这就不只是拉出来做出头鸟这么简单了,他可不愿意。梁风正要出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