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作
太子被大皇子害死,大皇子自尽,两个最有可能登顶的皇子没了,余下皇子皆有机会。
三皇子生母低微,已经不在人世。
他从小跟在太子身后,属于太后一党。
太后从前对三皇子不上心,她看不上三皇子是宫婢生的。
太后强势,先帝惧内,后宫嫔妃不敢在她面前作妖。
先太子亡故,多的是想看太后笑话的人。
太后思来想去,决心与周家支持三皇子。
三皇子年纪最长,母妃去世,无依无靠,最容易拿捏。
其余皇子都有母妃,或者有高位嫔妃抚养。助他们登位,日后太后是谁还不一定。
太后丧子,先帝怜惜她。
她提出,要过继收养三皇子。
先帝考虑到,三皇子性情敦厚,是不错继位人选,便答应了。
三皇子尚未娶妻,太后想把嫡亲侄女嫁给三皇子。
先帝有自己的打算。
他与太后少年夫妻,互相扶持,太后性情虽跋扈,却也是个尽职尽责的国母。
很少仗着身份,替家族谋利,反而时常约束周家。
她不喜欢先帝宠幸其他妃嫔,但没有残害妃嫔子嗣,顶多眼不见为净。
在失去先太子后,才变得偏激。
太后的恳求,先帝不好拒绝。
但他是个皇帝,放在首位的,肯定是江山。
先帝下旨,三皇子过继给太后。
封三皇子为太子,迎娶素有贤明的周绫为太子妃。
周绫,乃汝南周氏旁支出身。
其父是有名的经学大家,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
周父清廉忠心,以上古先贤为榜样,教导一双儿女。
先帝暗中派人打探,知晓周绫品行端正,贤惠大气,足以担当国母之位。
圣旨一下,太后与周氏偃旗息鼓。
下任皇后依旧出自周氏,虽然是旁支,先帝完成了对太后的许诺。
太后心里失望,但不敢表现出来,还是要为周绫铺好路。
三皇子爱恋丹仪郡主。
太后怕三皇子登基后,丹仪郡主入宫,成为宠妃,影响周绫,影响周家筹谋。
她亲自去太极宫,给丹仪郡主求赐婚圣旨。
先帝心如明镜,还是成全周家,把丹仪许配苏家二公子苏酌。
若是三皇子日后做亲□□仪嫁给他无所谓,一个王妃,不需要太大能力。
但三皇子是要登基为帝,丹仪做不了贤后。
她要是成为宠妃,获得帝王专宠,只会造成后宫不安。
后宫与朝堂息息相关,先帝不想看到,下任皇帝独宠一人。
立下三皇子为太子,先帝不久后驾崩,三皇子登基,是为当今皇帝。
皇帝初即位,皇位不稳,很多事要仰仗太后。
周太后过了几年大权在握的生活,皇帝与皇后对她毕恭毕敬。
她年纪渐大,精力不济。
皇帝已经逐渐掌握朝堂。
皇后也掌控了周家。
太后失去权柄,送去皇家别院静养。
后宫走了周太后,迎来新的掌权者周皇后。
皇后贤良恭顺,是皇帝的贤内助。
不善妒,不骄纵,善待后宫嫔妃。
用心教养皇子皇女,尽到皇后职责。
正是因为皇后品行贤德,行事谨慎稳妥,处处以皇帝为主。
让皇帝不至于,把对太后的厌恶,迁怒到皇后身上。
周太后虽然扶持皇帝登基,但她看不起皇帝是宫婢所生,对他的态度高高在上。
狠心拆散皇帝与心上人,逼着他迎娶不爱的人为妻。
即位头几年,周太后以太后之尊干涉朝政,妄图垂帘听政,行吕后之事。
明明自己是皇帝,还得听从一后宫妇人的话。
可以说,周太后是皇帝最厌恶的人。
周皇后老早便看出来,太后嚣张,会让皇帝痛恨。
她摆明态度,与皇帝共进退。
对周太后的话,并不听从。
两位同样出自周氏的国母,其实并不和,皇后与太后不是一条心。
皇后用自己的智慧,得到皇帝认可,坐稳后位。
皇帝下旨,赐婚苏盈盈与太子。
皇后知晓,只淡淡地道:“本宫知道了。”
宫人说,“太子对这桩婚事不太满意。”
皇后很平静,道:“君父下旨,作为太子,怎可忤逆。”
没有半点为太子义愤填膺。
在她心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分明的很。
皇帝是君,是天子,太子必须遵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