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霁蓝初相遇
要派系,具有极其丰厚的文化艺术内蕴。汝瓷既有造型讲究、工艺精湛、技术卓绝之特点,又有釉层匀净、蕴润如玉、青色淡雅、宝光内润之秀丽,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和造型高雅之艺术风格。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誉。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瓷已经非常稀有。
琢石顿了顿,又说,“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今天终于等到你,等到遇见你。”
欣妍呆了一下,没直接搭话,而是转移话题说道,“我也喜欢汝瓷,汝瓷开片堪称一绝那种细腻和细密还有釉色的光彩堪称独特。”
汝瓷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还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欣妍回避着琢石的目光,突然看到琢石家的博古架上有一件金缮的汝瓷碗。那是一只产于北宋汝窑的莲花碗。莲花碗高10.5厘米,口径16.2厘米,足径8.1厘米,俯看形如十曲花瓣。此莲花碗造型比例适度,器身随花口亦呈十瓣,形似一朵盛开的花朵,凸凹与莲口相衔接,显得格外协调自然,美观大方。
欣妍凑近仔细端详起来,发现这只碗金缮的工艺极好,金缮的纹路和器型本身很合适,修缮人的品味可见一斑,博古架上有不少金缮过的古玩,金缮的工艺像是出自于一个人的手笔。
欣妍正猜测着,琢石得意地说,“那都是我亲自金缮的。”欣妍这下呆住了,她完全没想到琢石竟然会这手艺。
金缮,即“以金修缮”,用大漆作为粘合剂和塑型剂,把破损的器物重组完整,再将金粉或金箔贴于表面,把残缺的部分突出,但不突兀,甚至达到了原物没有的艺术境界。面对残缺,从容以待,以顺应而非对抗的方式消解无常。
金缮技艺是中国漆艺流入日本后,与日本“侘寂”美学融合,形成的一种修复技艺,本质上是漆艺的范畴。它的出现,基于人对残缺的崇拜,用最贵重的物质修补残缺,旨在传达一种特别的心态:
当面对残缺时,不掩盖,不做作,坦然接受,精心修缮。但金缮并不是,简单的修复技艺,它是基于残缺的二次创作。是从废墟中,将美接引出来,绽放出生命的热情。
琢石看欣妍目瞪口呆,把胶料和大漆按一定比例调和,在破裂之处进行拼接黏合,如果便说,“你不信啊?那我修复一个器皿给你看看。”
琢石说着拿起一个破碎的器物,器物的缺口比较大,琢石就用打磨好的木胎填补,再涂抹上大漆,让木瓷相合,最后再重复打磨平整。
拼接填补完成之后,琢石把器物放于一处阴干,他知道湿度必须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如果不足,需得人工喷湿。最后一步就是贴金,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金胶漆将干未干,是最好的时机。但是今天是来不及在欣妍面前展示贴金这个步骤了。
琢石见欣妍看得入迷,说道,“过去物质匮乏,平时生活中有什么器物残破了不舍得扔掉,先想到是修一下继续用,所以演生出修补匠这个职业,除了金缮,还有锔瓷、锔缸、补锅,修补了器物也是修复了对器物的怜惜之情。
“现如今生活富裕,东西往往寿命未到就被丢弃,工业化制造让人失去了对物品的珍惜,更不用说修补这个行当了,印象中已经消失很久。
“然而,稍有留意会发现,原来平常的修补行当在如今茶器文玩古董圈里逐渐火热起来,这也得益于生活富足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现今的修补不仅仅是不忍舍弃残物,更多的是欣赏修复过的器物所呈现的残缺美,在日本文化中称之为‘侘寂美学’。”
欣妍笑了,“谢谢你,今天让我收获了很多!”
“嗡嗡”,欣妍和琢石的手机同时振动了一下,“什么消息?”欣妍疑惑地拿起手机,琢石的脸色变了,“什么?我们小区要隔离?”
“天哪!那我赶紧回家。”欣妍抱着猫咪匆忙地从琢石家走出来,琢石依依不舍地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