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在鼓里十年才明白的小道理
讲诉者,学霸姐姐是听众;现在小朋友是创作者,我成了听众。
直到这一刻,创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我完成了闭环。曾经的讲诉者,今天的听众。易地而处,换位思考后,我突然想通一个道理。
我终于明白——当时那位学霸姐姐或许不是被我所震撼到,她是通过我表述的某一个点,从而被她自己脑袋里高速运转所产生的画面所震撼到,甚至说是被她自己的认知所震撼到,她是被自己脑海中所储存的知识所震撼到!!与我的故事水平,关系并不太大。(当然,也……不否定她那一刻真的觉得我的想法很厉害)
不过也是那天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
——作为创作者表达出了自己想表达的故事、情节、和点还不算一个完整的作品,还不算牛,真正厉害的,是需要读者的配合,才能算一个成品。有时候读者觉得这个故事写得好,也许不是创作者真的写得有多好,而是读者具有包容性和兼容性,是读者通过作者的某个点,读到了更为高深的层次中去;而那个收获,是读者自己各方面储备的结果。
可惜这个道理我隔了十年才明白。
但是呢,我也感谢我十年之后才明白,如果我不是被‘蒙在鼓里’,我也不会自信这么多年。我还是很感谢那位姐姐对我的鼓励。
所以我一直都认为没有读者就没有作者,不管作者把故事写得多么美好精彩,如果读者不能感受到全部,那也不完美。
那么就会有两个方向。作者会有很多很多的读者
有部分读者年纪小,年纪小的小书友们呢,阅历各方面都不太好,暂时没有办法理解到的故事全部,看故事可能比较单纯,可能看作者的故事没有想那么多,但是也能从中获得属于她那个年龄段的快乐。
那么也有阅历比较久,年纪大的读者,他们见多识广,可能会觉得这个故事写得很浅显。但是呢,他们自己也能延伸思考,想得非常深奥,从而慢慢转化,也能认可这个故事。
所以说创作是个非常奇妙的事情。
那代表着向上学习和向下兼容。
这也许就是常说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令我想到罗翔老师曾经颁奖:‘我不过用我的视频呢,拨动了大家的心弦,大家被自己心中正义感所感动,将不配有的荣光投射给我,草船借箭啊,所得,真的是不配的。’当然,我没有罗翔老师那样高境界,我说这么多。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读者就是作者最亲密的知己昂!我的故事或许算不得什么好故事,有了读者,才是故事完成使命的真正时刻。期待我的读者慢慢发现我,和我一起共脑去看那些因为我水平有限而词不达意没表达好的故事!!不管多久,我都努力,因为,喜欢啊!!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