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九章.班师回营.
了阶州城附近,却只是为了吸引蒙古联军强攻阶州城罢了,实际上这批逃荒百姓这段时间一直是滞留在长安府城附近,交由章晟德负责安置。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章晟德也是面色严肃,沉声答道:“启禀钦差大人,朝廷的赈灾粮草暂时还算充足,各地灾区的百姓们皆已是领到了一份口粮,这份口粮虽然是数量不多,但也能让他们在今后一个月内每天喝上一碗稀粥度日…与此同时,在官府的号召与带动之下,各地乡绅也纷纷开办了粥棚,每天都会赈济许多百姓,各方协力之下至少不会让灾民们饿死路边,所以百姓们如今也算是民心稳定,并未有生出什么大乱子。” 回答之际,章晟德也不敢完全下保票,只是说“灾民不会饿死”而已。 不过,赵俊臣对于章晟德的这般回答却已经是非常满意了。 在这个时代,哪怕是太平盛世年间,官员们能做到辖区内百姓无人饿死也算得上是一件耀眼政绩了,像是如今这般连年天灾,官府想要保证灾民们每日都能有最低限度口粮,更是一件难比登天的事情,章晟德敢说出“百姓不会饿死”的表态,也就足以说明他这段时间的用心与操劳了。 见到赵俊臣的表情变化之后,章晟德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又说道:“只是,陕西境内的灾民数量实在太多,朝廷的赈灾粮草虽然也不算少,但也无法填饱几十万张肚皮,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陕西的粮食最多也只能再坚持三四个月时间,到时候只怕是又要伸手向朝廷索要粮食赈济灾民了。” 赵俊臣叹息一声,点头道:“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赈灾粮草再多也总是不够用,几万石粮食对于无数灾民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不过,后续赈灾粮草的事情,你倒也不必担心,我很快就会返回京城了,朝廷也正在各地征收今年的秋税,到时候我总会想办法为你们周转一些,至少也要保证百姓们能够渡过今年寒冬才是。” 顿了顿后,赵俊臣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却是提醒道:“对了,朝廷如今正在进行的农务改革之事,乃是由我亲自提议、亲自主持,这件事对于陕甘而言尤为重要,若是陕甘各地可以尽快依照朝廷的指导进行农业改革,种植大量的地薯与玉米等作物,今后就算是再次遇到这般灾情也不会像是如今这般窘迫了,这些作物不仅是产量极高,也非常的耐寒耐旱,最是适合陕甘境内土地种植,你身为陕西巡抚今后一定要重视此事!” 说到这里,赵俊臣的眉头微微皱起,说道:“依我来看,各地近年来的连连天灾,绝非只是偶然,咱们必须要早做准备才行,不能总是只知道向朝廷伸手要粮,否则朝廷就算是有再多的粮草积蓄,只怕也撑不了几年,等到朝廷的存粮见底之后,这局面只怕是就要无法收拾了。” 章晟德连忙点头答应道:“下官明白了,既然农务整改之事是由钦差大人亲自出面主持,就必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下官一定会敦促辖区内的各地官员用心操办!” 说完,章晟德也同样皱起了眉头,又说道:“钦差大人,赈灾之事倒也还算顺利,但那些逃荒百姓的事情,处理之际却是让人实在有些为难。” “哦?有何棘手之处?”赵俊臣连忙问道。 章晟德答道:“前段时间,各地官府总计是抓捕拘押了各地逃荒百姓总计九万两千余人,钦差大人您把这批难民交给下官负责之后,下官原本是想要把他们遣返原籍,交由各地官府负责,但那些逃荒百姓愿意返回原籍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或是只想要留在难民营里等候朝廷赈济,又或者是只想要涌向直隶与南方继续逃荒,却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返回原籍,任是下官如何劝说也是无用,下官稍是使用了一些强制手段,就险些引发了一场民变,于是就再也不敢有任何动作了,如今只是让他们滞留在难民营里,每隔几日就会送去一批粮草供养着!” 说到这里,章晟德疑惑摇头道:“世人都说故土难离,下官原本还以为这些逃荒百姓应该是很乐意回到原籍才对……” 说完,章晟德轻叹一声,表情间满是为难。 赵俊臣却是面现冷笑,道:“章巡抚是当真不知道这些逃荒百姓们的想法?就算是不知道这些逃荒百姓们的想法,难道还不明白那些地方官员与各地乡绅的秉性?这些百姓们逃荒离开故土之后,他们留在家乡的田宅与家产恐怕是早就被各地官府联合地方乡绅趁机侵占了,就算是把他们遣返原籍,但他们失去了土地与家产之后,今后又要靠什么谋生?还不是要继续等死?”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章晟德的脸上满是尴尬,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接话。 赵俊臣并没有继续刁难章晟德,只是轻轻一叹之后,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