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揭发
有点怪,接下来几日,都打起精神。听到了?”
胡瑛训了些话,不似她平日里那般嬉皮笑脸大吼大叫,但她的语气越平淡,底下的兵越郑重。
众兵士高声回:“是!”
“行了,下去洗把脸,吃点热乎的,好好睡一觉。散了。”
手下的兵各自散去,胡瑛回了自己的房间洗了把脸便去了伙房。
饿了一夜,还跑了几十里路,早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骠骑营和伏虎营的将士刚打了胜仗,吃饭也排在前头,但伙房里的馒头还没出笼,众将士都在营房外等着。
胡瑛先到,站了一会儿,好几人来跟她打招呼。
“胡瑛,又打了漂亮仗。”
这一仗她手下损失了二十六个兄弟,胡瑛只淡淡回道:“还行。”
在军营里,他们这些步兵都是冲锋陷阵的,不比骑兵有精良的装备,是大杀器。
这一仗小小的阻击战,损失的大部分是他们伏虎营的人,骠骑营的死得少。
其余人见她精神头不好,知道她手下死了人,便也没再上来搭话。
如今渭朝正值太平盛世,中原一片歌舞升平,朝廷的诸方军备中,东南西北四方,只有定西军还有战事,其他的都只是戍边,或维护商贸秩序。
国都渭阳的护国军曾是渭朝征战四方的主力军队,但因数十年无战,且养在繁华京城,几十年没有派出来打过仗了。
整个渭朝天下,只有西北河西关这一角,仿佛从来享受不到盛世繁华。
文帝时期,渭朝国力达到鼎盛,文帝为剪除外患建立护国军之初,西戎就看准了风向,早早与渭朝求和联姻,避过了锋芒。
文帝荡平诸蛮后,西戎一支仍旧偏安一隅。
文帝驾崩后,当今圣上继位,渭朝的繁荣依旧。
但西戎人开始常来扰边,偏偏他们的王室很会做人,与渭朝的交往进退得宜,因此一直没有尽诛其族的时机。
渭朝人自居上国,且享惯了太平日子,当今圣上建了定西军驻守河西关,只为防止西戎大举再犯。平日里只要他们不过分,朝廷都难得过问一句。
渭朝国力强盛,朝廷给定西军的战备物资,士兵军饷都很丰厚。
定西军从来不差钱,差的是人。
渭朝商业繁荣,百姓都奔着利禄而去,争功名的,都去了护国军,但凡有活路的,少有来沙场冒性命危险的。
来定西军参军的都是些穷苦人家的男丁,指着军饷填饱肚子养活家人。
定西军伏虎营的士兵英勇,大仗时为陷阵士,小仗时为主力先锋,是全定西军中消耗得最快的营。
这一次小的阻击战,胡瑛手下的人死得算少的。
去年秋天一场大仗打下来,她手下就剩不到二十人,其中张贵吴强算是她手下活得久的。
胡瑛在伙房外站了不久,张贵吴强等人陆续来了,跟她站在一起闲聊。
“嘿,你说怪不怪,前几天妖风刮得那么狠,怎么今儿回城了,它偏不刮了。”一旁有小兵在感叹。
众人同时望天,确实没刮风了,看来要下雪了。
“早该回城了,在外面扎营多冷啊,连口热乎的都吃不上。”张贵揣着手说。
“那是为了保护牧民,你懂啥,就知道吃。”吴强呛他。
“边城当兵就这样。我听说啊,京城当兵的,顿顿有肉吃,还能回家看老婆孩子呢。”
吴强嘲笑他:“你有老婆孩子吗?”
张贵惆怅:“是啊,明年我就三十了,还没娶上媳妇,唉,边城太苦了。”
“你这算啥,陆将军五十几了,与家人分离快五年了,还在这儿熬着呢。”
张贵转向胡瑛问:“老大,你来边关比我们都早,今年多少岁了?”
“不记得了。”胡瑛抱着手臂,居高临下睨了一眼张贵说。
张贵嗤道:“切,还装深沉。没事儿,就算你比我小你也是我老大。”
“大概二十二三吧,真不记得了。”胡瑛啧一声,语气敷衍。
张贵掰着指头数:“四,五,六……骗人的吧!那你十七八岁就来这儿了?!”张贵来边关六年,他来时胡瑛就在了,按小了数,他至少十八岁就参军了。
“陆将军说我那会儿顶多十五岁。”
“吹吧你就!”
胡瑛看起来确实像二十出头,但不像参军近十年的老兵,众人都不信。
胡瑛站累了,弯腿蹲下,身边几人也都蹲下了。七八个人蹲在一处,还是她最高。
几人胡侃几句,见胡瑛不接话,张贵又换了话题。
“真想家里老娘啊。我家在金城,我们那儿的烤羊肉那叫一绝哟,十个铜板能买一斤。咬上一口,油水吱吱往外冒。”
“你那算什么,肯定没我娘做的煮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