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自从高令嫣将问心堂送给谷问心当作医馆后,她就常常跑到那里去帮忙。有一次,她见医馆忙得不可开交,于是主动上前为病人把脉,谁知却被病人吐了一身血。在此之后,当她面对病人的时候便开始犹豫了,因为她觉得一个既怕血又怕脏的人永远无法成为一个好的医者。
谷问心得知高令嫣的心思后,指着大厅牌匾上挂着的“杏林春暖”那四个字,对她耐心安慰道:“公主,很多时候并非亲自诊脉施针才算治病救人,能够让病人在无助的时候得到呵护,在绝望的时候看到希望,这也是一种缓解病人痛苦的方式。正因如此,公主不要轻易断定自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医者。”
高令嫣眼见谷问心对于过去非但没有半分怨恨,反而更加积极地医治病人,她的心中充满了敬佩。但她一想到马上又要过中秋了,这样团圆的日子对一个失去亲人有家难归的人来说始终是残忍的,于是准备像往年一样邀请谷问心到公主府里一同过节。谁知此时卢丞相却派人前来告知,说是卢夫人近日忧思成疾,请她尽快前往平城探望。她闻讯后只得命人收拾行装立马动身。
如今西陵的京都平城可是“百堵齐矗,九衢相望,歌台舞榭,月殿云堂”[ (唐)吕令问《云中古城赋》,(清)嘉庆敕撰,《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六,清嘉庆内府刻本。],城内青石板的道路上尽是凤阁龙楼,历历繁华更胜往昔。高令嫣坐着马车从城门一路进来,只见大街上除了不断吆喝的小贩,还有穿梭其间的行商队伍,往来之人皆满载着边塞特产,整条街道热闹非常。
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一辆华贵的马车迎面而来,车夫眼见二车填巷难以通行,遂冲着高令嫣的车驾喊道:“我们是长乐王府的车驾,烦请对面的马车借个道让我们先行过去。”
高令嫣一听到对面是元暄的车驾,于是高声诵道:“本将秋草并,今与夕风轻。腾空类星陨,拂树若生花。”
元暄认出高令嫣的声音,亦坐在马车中高声回道:“屏疑神火照,帘似夜珠明。逢君拾光彩,不吝此生轻。”
这时,高令嫣与元暄不约而同地掀开了马车的帘子。她望着对面身穿月白衣衫,面如凝脂眼如点漆之人,惊喜地叫了一声“六哥”。
元暄即刻迎上对面那一双明亮澄澈的眼眸,只见高令嫣梳着惊鹄髻,身穿一袭印花广袖襦裙,眉眼渐开,姿容甚丽,于是他亦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嫣儿”。
高令嫣走下马车,应邀到长乐王府里坐一坐,顺道看看许久未见的元倩。
马车内,元暄如获至宝地望着高令嫣,眼带笑意地说道:“嫣儿,五年未见,没想到当年我们一起在后山捉萤火虫的情形你仍然记得如此清晰。”
高令嫣的眼中闪着泪光,哽咽地说道:“六哥,五年来我常常梦到那个夏天自己拿着丝网在后山奔跑,一会儿从东跑到西,一会儿从南跑到北。当时我在前面扑着萤火虫,你在后面护着我,我们一边跑,一边笑,日子多么轻松愉快啊!我玩累了,你会背我下山,我迷路了,你会找到我,无论我在哪里,你一定会过来接我。”
元暄若有所思,伸手摸了摸高令嫣的脑袋,温柔地说道:“嫣儿,一别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可再次相见你我之间竟无半点儿生疏,好像我们从未分开过似的。我还记得你玩得尽兴的样子,既兴奋又满足,整个后山都能听到你欢快的笑声。每次背你下山的时候,你总是趴在我的背上迷迷糊糊就睡着了,还调皮地把冰凉的小手伸进我的衣领里。”
高令嫣轻叹一声,忽而闻到元暄身上除了惯有的药香以外,似乎还有另外一种好闻的味道,顿时令她觉得无比清凉香甜,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大口气。
元暄瞧着高令嫣一脸迷惑的样子,遂轻轻解下腰间所系的五色丝线,将那个装有多揭罗香粉的香囊递给她把玩。
接过香囊后,高令嫣仔细地嗅了嗅,然后问道:“六哥,这里面装的可是无需炙烤便清香四溢的多揭罗香?”
元暄点了点头,回道:“不错,这香囊正是去年端午那日父皇亲手送给母妃的。”
高令嫣握着香囊出了神,片刻后,她再次问道:“六哥,这五年你们都过得好吗?”
元暄慢慢吸了一口气,答道:“你放心,我们都好。这几年我们兄弟中就属三哥的变化最大,如今他已是掌管边关军权的大将军了,就连百姓都称他为西陵的一代战神。”
高令嫣认真想着元曜手执长剑身披铠甲的样子,竟连元暄后面说了些什么都没听清楚。她还记得当年那个希望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天下无战,老幼有依的三哥在说起那句“权倾天下不若胸怀四海”的时候熠熠生辉的模样。她知道元曜不喜欢战争,作为一个不受重视的皇子,既非嫡又非长,更无外戚依傍,能够势单力孤走到今日,想必付出的努力与代价定是超乎常人的。
聊着聊着,不一会儿马车就到了长乐王府的大门前。元暄牵着高令嫣下了马车,可她却在府门前停下了脚步,转过身去望了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