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
在一边绑了起来,他眼睁睁地看着那群人最后将官兵统统砍倒,最后又喂了拖马车的马匹一些东西,马匹就都又能够站起来,然后晃晃悠悠地拉着赈灾银的马车走出山丘。而一个为首的贼人在离开之前又将何清文身上的绳索解开,佯装说了几句话就跟着他的手下和那队马车消失在雨幕里。
这只是开始。
赈灾银丢失,何清文作为押送这赈灾银的钦差自然在第一时间就上书奏明皇帝,请求降旨严查,以追回赈灾银。
武帝看到折子龙颜震怒,谁有这么大的胆子赶在钦差的眼皮子底下将赈灾银劫走,难道是前朝余孽尚存,想趁此机会将朝廷的威信扫地,然后借机复辟?武帝越往深处想越是震怒,也就更加坚信自己的推断,于是下令严查赈灾银的下落,同时下令肃清前朝的余孽,凡有所嫌疑的一概收押候审。
一时间人心惶惶,那短暂的和平就好似是水中月,轻轻一波动水面,那月亮就被绞个粉碎。
这不查不要紧,一查果然在全国各地都有一些前朝各国的势力在暗中积蓄能量,意图谋反。这更加证实了武帝的猜测,然而赈灾银却还没有下落。后来这追查赈灾银的旨意却渐渐变了味道,成了肃清前朝余孽,是以朝堂之上互有嫌隙的官吏纷纷互相举报,不是张大人曾在魏国做过官就是李大人曾在韩国为过吏。武帝是宁可信其有也不愿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人,统统收押起来。天牢里就像变成了菜市场一样热闹,人来人往。
查来查去,最后有人终于举报说是何清文监守自盗,贪污了那十万赈灾银,又指出他曾在韩国也是做过尚书的,恐怕是对前朝故国余情未了。又有人证说,赈灾银丢失那日看见何清文礼待那伙贼人,还向其行礼。那群贼人也没有伤何清文分毫,最后还与何清文嘀嘀咕咕说了半天话。
说是这人证是当日随何清文押送赈灾银的官兵之一,险死还生地从那伙贼人的刀剑下苟活下来,亲眼看见了当日所发生的一切,最后心中害怕又对何清文产生怀疑不敢与之汇合,只能带伤偷偷躲了起来,后来将伤养好了又知道朝廷正在追查赈灾银的下落,然后将何清文当日的异状,觉得大有可疑,也不想自己的那些兄弟们枉死,这才愿意站出来指正何清文。
武帝受命慎亲王亲自彻查此案,慎亲王秉公处理,在没有真凭实据之前,仅凭那个官兵的一面之词并未将何清文收押候审。何清文也是个耿直的人,又有些文人的清高骨气,一向是认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慎亲王对他表示出来的信任也让他放下心来,没有生出任何警惕之心。
也就在慎亲王亲查此案的第三天,又有何清文家的一下人隐去姓名,向慎亲王告发说何清文府上有五箱不明事物,看样子像是与装赈灾银的箱子颇有几分相似。
慎亲王得到消息立即到何清文府上搜查,何清文哪里会知道自己府上莫名其妙多了几口箱子呢?他一向是不管家中事务琐碎的,都是夫人下人打理,也从未想过有人会偷偷往自己家里放东西,也就由着慎亲王去搜查。
这一查可不得了,不仅查出那五个箱子里正是装的赈灾银,更从何清文的书房中搜出若干书信,均是与逆党来往,如何谋划截了赈灾银以及事后如何分赃的事宜,其中几封居然是说何清文与逆党因为分银子的多少而起了争执,所以最后这赈灾银也就搁置下来,仍旧放在了何清文府上。
这人赃并获,何清文有十张嘴也说不清。慎亲王只道一声“何大人呐,枉我这般信你。没想到你......”就再也说不下去。
何清文这才明白过来自己是被陷害了,而陷害的人力量如此之大,竟然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的做到这种地步,连书信往来都伪造得无人能识端倪。他只叹了一声,“我何家世代为国为民,上没有对不起君王,下没有对不起黎民百姓,没想到竟然受此冤屈啊!难道天要亡我何家!”
后来即是何清文如何喊冤想要面圣都被驳回,武帝也对何清文伤了心,想不到他如此其中何清文,他竟然辜负自己的信任不说,还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做下这等事情。好在赈灾银倒是一分不少,追了回来。但是何清文罪大恶极,证据确凿,毫无转圜的余地,于是下令抄了何清文的家,满门抄斩。又下令慎亲王任钦差,前往灾区治水救民。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赈灾银案和肃诛逆党的事情。虽然过去十五年,此刻江阁老想来还是心有余悸,君王的雷霆一怒让多少人丢了性命,又有多少人是蒙了冤屈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也都渐渐掩埋在尘土里了。
江阁老是何清文的好友,也是经历了几朝几代的老人,当初他怎么也不相信何清文会做这种贪污忤逆的事情,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在官场上斡旋,又向慎亲王担保,又上书皇帝求情,可是每一样奏效。在这场灾难中江阁老没有被牵连已经是不幸之中的万幸,后来何清文一家被斩之后,他也就对朝局政事心灰意冷,没两年就以年事已高,辞官归隐。武帝挽留无果,只好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