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8 章
们,目光从太子脸上又滑到二皇子脸上,明面上瞧着是忧国忧民的模样,可总也掩饰不住一丝其他意味。皇帝失望地摇摇头,终于看到秦华,发现自己的三儿子不但不似其他人一样躲避自己的目光,反而迎视自己,这才略感安慰。
“老大,老二,你们少时也见识过你祖父征战沙场统一五国,也有所历练。此次突厥来犯,你们可有何对策吗?”
“父皇,儿臣以为,此时突厥突然来犯,可谓外忧,国库空虚、朝中无人可用可谓内患,在此内忧外患之际,儿臣定当为父皇排忧解难。”太子秦城恳切道。
二皇子秦邦翻个白眼,还是太子最狡猾,说得好听,实际什么也没说。又看向旁边站得笔直的秦华,眼珠一转,计上心来,道:“父皇,儿臣也想替父皇排忧解难,愿意上阵杀敌,肝脑涂地为国尽忠。但此次前去安危难料,儿臣这便让母妃帮我退婚,也不至耽搁孙小姐幸福。若儿臣有个三长两短,还望父皇母妃保重。”
二皇子说得情真意切,似乎马上就要披甲上阵战死沙场一般,其他大臣都明白二皇子这是在演苦肉计,太子更是咬紧牙关才忍住怒气,皇帝却一时感动还认为自己错怪了二皇子秦邦,亲手扶他起来,“胡说,你和礼部尚书之女早已有婚约,三媒六聘已过岂有现在退婚的道理。至于你的请战嘛……”
“父皇,儿臣有话说。”站得笔直的秦华双膝跪下,坚定地看着皇帝道:“大哥监国事务繁忙,二哥婚期将近,均无法抽身。但儿臣孑然一身,无甚牵挂,愿父皇准许儿臣前往边境,守我山河,护我百姓!”
皇帝看向秦华,自己的儿子,他自然是最了解的,“可朕才赐婚于你和傅燕儿。”
群臣听闻丞相家又将出一个皇子妃,纷纷看向傅丞相,心中均暗骂一声老狐狸,居然还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三皇子。若真让他如愿,此后有两个皇子女婿的丞相谁还敢不看他脸色行事。
“父皇,家国不宁,何以成家?儿臣恳请父皇,准许儿臣将外族击退,还百姓以安宁后,再成家立室。”
“这……”皇帝犹豫,他希望有人去击退来犯的外族,却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一个一个地上阵去杀敌,且秦华与傅燕儿的亲事是自己当着丞相的面许下的,也不好反悔。
“三皇子大义!”
“三皇子文韬武略,必定战无不胜。”
……
不待皇帝作出决断,朝臣们或为着自己的利益、或真的看好三皇子,竟然许多人出声附议。
而后,太子也站到中间,对皇帝道:“父皇,儿臣以为三弟谋略过人,武艺超群,实是最佳人选。”
“父皇,三弟的才华是父皇亲口赞赏过得,儿臣也认为三弟不错。”三皇子也道。
在某些方面,二皇子秦邦和太子秦城是有一致担忧的,那便是秦华背后有镇守蜀中的外公,他们却没有手握重兵的势力,若能在此次让秦华在战场上死去,是最好也不过。
听见一片的附议之声,就连自己的大儿子、二儿子也都同意让秦华上战场,同样是自己的儿子,为何在这种时候只有秦华真情实意地愿意请战,为何所有人都同意三皇子上战场,而不是太子和二皇子,皇帝陷入了沉思。
看着太子和二皇子极力赞成,秦华毫不惊讶。就像陈小蓬所说,“他们并未将殿下你当成家人”。
若用投票来形容,那么秦华此时请战可谓全票通过!
皇帝也不好违背众意,最终下旨,命三皇子挂帅,封镇西大将军,领三万兵士前往西北安州抗击突厥,三日后启程。
秦华接过圣旨,脚步一转便来到宁妃宫殿拜别。
宁妃听闻秦华三日后即将前往西北安州抗敌,眼前一阵阵发晕。“你父皇怎可如此狠心!朝中那么多人,为何偏偏要让你去。娘就你这么一个儿子啊。”
“母妃,您别难过,儿子一定会毫发无损地回来的。”秦华只好安慰宁妃。
好在宁妃本就出身自武将世家,难过之后,便到自己的书房,将那些积压在最下边的兵法谋略的书籍全翻出来,交于秦华,“这全是你外公多年来的领兵心得,还有这些是娘平日闲暇时批注的兵书,若阵前每个像样的人出谋划策,不妨多看看这些东西。”
“母妃,您为何有这些?”秦华拿着批注得满满的兵书,震撼了。
“华儿,宫中,也不逊于一个战场!”宁妃拍拍秦华,眼中流露出罕见的疲惫。
秦华到此时才真正明白,为何母亲总是能够胸有成竹,每次面对贵妃的等人的刁难都能够从容脱身,原来这些,也是战争!所以,母亲熟读兵法,巧妙化解各方刁难、甚至父皇偶尔的试探,这才能宫中安稳这许多年。
“华儿,娘不管别人怎么想,你是娘的儿子,你要去战场那便去,但娘只有一个要求,活着!”
“娘!”秦华被宁妃眼中的不舍和悲伤刺痛,忍不住跪在宁妃面前,不住地磕头,“儿子一定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