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怎么办?”晓珍问。
庄韵紧紧捏着拳头,指甲陷进肉里,强迫自己镇静下来。
她经营这个店铺五年了,曾遇到过许多麻烦,都一一解决了。
这一次,她相信自己也能处理好。
“没事,我会想办法。”庄韵说。
她的话像定心丸,让晓珍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晓珍觉得,庄韵身上就是有一种让别人信任她的魔力。
晓珍在庄氏酥点记干了十年了。
她还记得,庄韵刚接手庄氏酥点记时,这家百年老字号的中式酥点店已濒临破产。
庄韵接手后,不仅挽救了它破产的命运,还把它经营成海城最好的中式酥点店。
外面的人都说庄母偏心,祖传的手艺,不传给亲生的儿子和女儿,反而传给庄韵这个和庄家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人。
只有晓珍知道,庄母其实最初根本没有打算把这门技艺教给庄韵。
她一直希望由她亲生的儿子和女儿来把这技艺传承下去,来继承这家百年老店。
但她的亲生儿子庄浑一天游手好闲,只知道吃喝玩乐,而女儿庄美则一门心思都在傍大款上。
此二人根本静不下心来学习做酥点的技艺,更不会好好经营这家店。
庄氏酥点记要是落在这二人手里,半个月就得玩完。
在这样的情况下,庄韵却主动对庄母说想系统地学习做酥点。
庄母虽然觉得她吃不了这个苦,但也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把技艺教给了庄韵,店铺也给她经营。
因为没报太大的希望,庄母起初只带着庄韵把各种酥点做了一遍,远没有教庄浑和庄美那样耐心和细心。
没想到,她最不看好的庄韵竟然学得最认真,而且还不分昼夜地练习。
晓珍还记得:尽管庄韵白天夜晚都在练习,但她才开始做点心的那半个月,做出的酥点总是飞皮开裂,造型更是丑得让人难以直视。
庄韵练习的时候,水油皮都是自己手揉的,晓珍看她那么辛苦,便建议她用厨师机!
可庄韵却说,她觉得应该先用手揉,打好基础之后,再用厨师机来辅助。
庄韵一开始做的花酥的花瓣根本散不开,混油开裂混酥等问题也特别严重。
庄母见了,直说庄氏酥点记算是完了。
其他员工也觉得庄韵不行,都卷铺盖走人了。
但她却并未气馁。为了增强造型能力,她每天手里捏着橡皮泥练习。
晓珍没有像其他员工那样离开。
一来是因为外面工作不好找,二来她也想知道这个叫庄韵的年轻女孩能做到什么程度?
庄韵问她关于酥点到问题时,晓珍也一一耐心解答,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她。
经过一个半月之后的摸索和练习之后,庄韵终于做出了第一批合格的点心。
她做了枣花酥、梅花酥和向日葵酥,与之前的点心相比,这批点心面皮的状态都很对,收口也很好。
为了扎实基础,庄韵还经常揉馒头来练习手法。
经过不断地练习,庄韵的酥点越做越精致,做什么像什么。
到后面,她还改进了原本的配方和手法细节,最终她做的酥点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最重要的是,与庄氏酥点记之前的配方做出来的酥点相比,庄韵改进后的酥点在口感上也有了质的飞跃,受到了广大顾客的喜爱。
庄氏酥点记不仅没有在庄韵的手上倒闭,反而扩大了规模,变得比之前更加有名。
庄韵还招了学徒,拓展了庄氏酥点记的业务。
她变得越来越忙,而她亲手制作的酥点更是千金难求。
有些人为了品尝庄韵做的酥点,甚至特意来海城旅行。
与之相应的是,庄韵原本细腻如白脂的手也慢慢变得粗糙起来。
晓珍一见到庄韵,看庄韵的模样气质,就知道这姑娘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基本没吃过什么苦。
她很好奇这样一个女孩子为什么会选择做这样一份枯燥乏味的工作?是因为喜欢做酥点吗?
晓珍曾问过庄韵。
庄韵的回答说:“我的母亲很会做中式点心。她希望能把中式点心及其文化发扬壮大,我受她的影响,想继续做下去。”
晓珍知道庄韵说的是她的亲生父亲,而不是庄母。
庄韵还有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把中式酥点传向世界,让世界上的人都知道这些美丽又美味的酥点出自中国。
她之前做市场调研的时候,发现国内线上线下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韩糕”:驴打滚,桂花糕…这些传统的中式点心竟然被打上了“韩糕”的标签。
不仅失掉了糕点本身的祝福与意蕴,还使它们成为了快消品和打卡品,她觉得非常痛心。
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