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时有序(八)
妄言罢了。所谓的大好河山,我只从自古流传下来的经文诗卷里读到过。我出不去,也不能出去,我是阮家人,所以我说的话,做的事,必须是不偏不倚的。”
“可你才十三岁。”
景山将身子撑起来一些。“就算是要谈论及笄之后维系家族的事情,也还有二年之久……”
“不早了。十三了,早就到明事理的年纪了。我若是给爹爹添了麻烦,爹爹在朝中就会被人妄议,阿姊虽远在边关夫家,一样也会受到影响。”
明玉叹了口气。“你是郦县叶氏的独子,你大父曾是大昇开国功臣,虽说自请受封为最末等的勋爵,你们家的人到底也得尊称一声叶国公,享有一方封地。等西平郑氏回了祖家,这京城里头的国公位置便是你们叶家来坐了,无论何时,谨言慎行总是最稳妥不出错的。”
她复又将面前的茶盏往对面轻推。“方才这好大一番话,明玉原本是不该说的,但明玉不喜欢欠人人情,这番浅薄的提点,就当做是感谢叶郎君带来的小吊梨汤吧。至于这炉茶,是感念你白日里所做之事的谢礼,不过再不喝,可就真的凉了。”
景山犹豫片刻,才从面前的茶案上端起那只茶盏。茶汤清澈馨香,入喉微苦,好像藏了太多煮茶之人的苦楚。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明玉娘子,或许阮尚书所有做的这一切,只是一心想让你过得更轻松些呢?”
他就此起身,同明玉抱拳作了揖。“今夜叨扰明玉娘子,希望小爷下回见到明玉娘子的时候,你身子已经好全了。你一定没怎么出城玩过,那可比待在这密不透风的宅院里面有意思多了,到时候我带你去!”
他走到门边,刚想抬起一只脚跨出去,忽然又转过身,弯着腰,双手捧作喇叭状。
“明玉娘子,就算是你将这人情都还完了,可别忘了,小爷我可是给你煮了两碗小吊梨汤呢!你只还了一碗的情,还有一碗欠着呢,可别想就这样把自己摘干净了!”
他话语一顿,忽然有些羞赧。“明玉娘子别怕,等我们家安顿妥当了,小爷我一定会带你出去,去看山,看海,看大漠孤烟,看朝阳升起,看神夜降临。人间盛景不计其数,不止有这无趣的宅院,我悄悄的,悄悄带你去。”
“可好?”
景山说完,却并不去等她的回音,只拽着大氅衣摆往外跑,像是生怕屋子里的人反悔似的。
这会儿明玉的脑海里面全是他方才说的话,还未反应过来去应答时候,景山就已经和阵风似的跑了。
“听不见,听不见!小爷我听不见就当是你答应了!”
明玉探出去的手才慢慢落回身前。
这还真是个从小在宠爱与娇生惯养当中长大的世子爷,又怎么会知道,这世上哪有真正密不透风的宅院。她没见过郦县,但放眼这偌大一个京城,谁家不是住在一只大漏勺里面,舀一捧漏半勺地过着日子。
但到底没人生来就喜欢守着宅院。
明玉盯着那扇虚掩的门,笑得有些感慨。
张扬自信如他,怎么就一定认为自己不会答应呢?
*
风寒这病来时无声,去的时候也快,一晃卧床了两日,明玉身上已经不再觉着酸胀着痛了,于是下床在院子里面活泛筋骨,又是一晃三日就过去了。
这些时日里,她不从琼枝宇里头露面出来,郑泉越也就见不着她。见不着人才能安然过着无风无浪的日子,她不知觉中一直念着那日叶郎君同她说的话,虽是分不清西平郑氏的意图,她心里面却已经多提防上一层幕了。
转眼到了郑老国公起灵入土的日子。各家府邸连夜都命下人们备上黄白纸片,衣裳穿得一个比一个素净。天边才蒙蒙亮时候,往城西去的主干长街上,送葬的队伍已经踏着尘土出来了。
明玉身上的病症浅了,但也还未好完全,她又是一贯的贪睡,此刻只能由着苜蓿替她更衣梳妆,一双眼皮根本不愿意往上抬。
“……多少双眼都盯着咱们家呢,咱们要将那郑世子完完整整一个人好好送回到他们出殡的队伍里的。娘子?娘子!好赖等把人送走再睡!”
她一连握着明玉的肩晃了许多下才好容易将人扶正。“婢子还听说了件事儿,娘子可要听?”
“听的,听的。”
苜蓿再次一抬头,只看见原先还懒软没骨头的人儿这会儿亮着一双眼直勾勾盯着自己,不觉轻声失笑。
“都说娘子不爱出门,但这听消息的劲儿一点都耽误不得。”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苜蓿说不过她,扶着她的头,平平往发髻里簪上根圆润的白玉祥云簪。“当初郑家出这事儿着急,礼部得了旨意,即刻要去将郦县叶氏一家请来京城。听厨房里平素负责出门采买的姊妹们说,今日可不止他们西平郑氏要过城西的金光门。”
明玉眼一抬,扭过头看向身后的苜蓿。“你是说今个儿叶家脚程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