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光芯的第三个宝箱
“IMO满分金牌?” 文栋直接惊呼出声。\b “组长,这不可能吧?!自2010年后,已经有10届没出现满分金牌了。” 想起王一川那个学生的模样,文栋还是很难把对方和IMO满分金牌联想起来。 因为这次招生,文栋和余静二人都在陈灏的要求下对中学生的各种竞赛恶补了一番。 国内最大的竞赛是五大学科竞赛,含金量最大的当然是数学和物理两类。 而在世界领域,最盛大且最为隆重地非IMO莫属。 IMO全称为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世界高学生最顶尖的竞赛,没有之一! 传闻中,IMO有三大“最”。 史上最残酷的选拔规则; 史上最难解的试题; 史上最传奇的金牌(其实应该改成满分金牌)得主。 重点是这个选拔规则,每年每个国家仅有6名中学生代表出战IMO,这些数学最强大脑经过层层筛选,一路披荆斩棘,过五关斩六将,才有能力进入国家队。 尤其是中美两国最为突出。 以中国为例: 一个省上万人参加高联,只有五六十个省一,0.5%的晋升率。 各省一等奖中前几名可进入省队(各省人数不同),参加12月的CMO(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也称为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 CMO每年全国参赛人数仅在350人左右。 350人经过两天的考试,最终选拔出六十名选手进入中国国家集训队,备战IMO。 集训队仍要再经历两轮的选拔,60进15(第一轮),15进6(第二轮),最后只有第二轮集训后的前六名同学才能参加IMO,为国家争金夺银! 几十万的中学生层层筛选,最后仅仅选出6人,这座独木桥可是超乎想象的拥挤。 而美国中学生要想参加IMO,也并不轻松,同样也要经过层层选拔。 简略地说,要经过AMC——AIME——USAMO三轮比赛,最后也是选拔六十人组成美国国家集训队。 但老美会玩,还弄出了一个“候补队员”制度,候补队员将与当年的国家队一同训练,这些候补队员会成为下一届的国家队队员。 可是筛选了半天,到最后发现还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最多,甚至近几年直接派出了全华班,力压中国拿下了IMO的总冠军。 用中国留学生打败中国,于对方、于我们都有些嘲讽。 这种号称最极致的智商挑战赛,如果说总冠军是王冠的话。 那满分金牌便是这个王冠\b上最为璀璨的宝石! 自1985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IMO,至今30届奥林匹克,19次总冠军。 176名参赛者中,有140名取得金牌,但获得满分金牌的选手,不足30人。 最近的一次,是2010年上海中学的高二学生聂子佩,不光为中国在IMO拿下总冠军,还是满分金牌,世界第一! 至于后面…… 咳咳,这些国家队成员很受美国藤校欢迎,清北也抢不到,被MIT录取了,现在在普大数学系读博中。 说到这里倒是奇怪,中国中学生数学世界第一,但数学界中国连世界前十都挤不进去…… 令人唏嘘不已啊! “你觉得不可能?”姜林目光从表格上收回,瞥了一眼文栋。 “我……”文栋迟疑了下,小声说道,“那可是满分金牌啊。” 姜林望向余静,“余静你觉得呢?” “我、我觉得也不太可能是满分金牌吧?”余静不太确定地说道。 “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你们两个了。”姜林眼神里有些恨铁不成钢。 “王一川初试92分,四省市,几千名校尖子生里的第一名,甚至还可能是全国第一名,你们也太小瞧这个含金量了吧?” “肖教授也不过是98分,只比王一川多了6分!” “肖教授可是国内数学界青年一辈的牌面人物,肖教授多大,王一川多大?” 说到这里,姜林重重地叹气道:“可惜王一川高三了,要是高二我想尽办法都要把对方拐到我们光华来。” “高三也可以啊,让咱们陈校长去争取。”文栋小声地说道。 “想得挺美的。”姜林冷笑一声。 之前和李军校长讨论的时候,有询问王一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