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诺贝尔医学奖背后的故事
,你们学校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的吗?” 光华目前发展趋势大好,倒是没啥问题,不过要真说的话,也不是没有。 “领导,还真有一个。”陈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们学校不是对这个招生宣传片很重视嘛,还要放到全球去投放,这个宣传片上遇到一点点小麻烦。” 对方一听有问题,反倒是松了口气,不以为意地说道:“没事,你尽管提,我们会解决的。” 陈灏厚着脸说道:“咳咳,我们想对袁老、屠老、孙老和钟老进行一次采访,时间不会太再长,也就几分钟,希望部里能够配合一下。” 对方愣了一下,“哪个孙老?” 陈灏含蓄一答,“北斗的那个。” “屠老不会是屠呦呦屠院士吧?” “领导您真聪明,都不用我解释。” 至于另外两位都不用多说也知道是谁。 电话沉默了一会儿,接着对方幽幽地说道:“你这个阵容可真不小。” “那是,这四位都是我们国家响当当的牌面人物,世界顶尖学者天团。”陈灏毫不客气地称赞道。 袁老就不用多说,钟老也和光华有旧,需要部里出面的便是孙老和屠老了。 给自己揽了这么一个麻烦,领导后悔不已,但上面都发话了,只能配合。 “好吧好吧,我待会派一个工作人员跟你们对接这个工作。” 陈灏大喜,“谢谢领导的关爱和支持!” 这个事情总算妥了,有部里出面,问题不大。 这个宣传片毫无疑问是重磅级别的,能够让这四位同时出境,这可不少见。 等对接的工作人员联系过好后,到时候再沟通下,直接让王大龙和对方联系,省的让自己再操心这些事情。 专业的事情本该就是专业人士去做。 只是这些王大龙浑然不知,他还担忧着陈灏说出去的大话。 他的身旁是著名摄影师丁烨,也是他过去的团队成员,这次拿下光华大学的项目后,便开始召集人手了。 名气虽然没了,但人脉还在,广告圈子里不缺人才,只缺好的项目和好的创意。 丁烨放下手上的资料,郁闷地说道:“大龙,这个陈校长真是这么说的?” “这也太假了吧?这四位可都是国之重器啊,能采访到一两个就不错,还四个?!” 虽然光华大学挺厉害的,但这四位更厉害好么。 他觉得对方挺不靠谱的。 王大龙挠了挠头,也不太确定地说道:“应该可以吧?还是再等一天看看吧,不行我明天再和对方沟通一下。” 接着,他低头看着手上的资料,不甘心地说道:“这四位太伟大了,能有机会采访的话,也是我的荣幸。” 从昨天跟光华大学签订合同后,他就别停下来,一边召集人手组建团队,另一方面开始搜集资料。 比如孙老四人的资料他都搜集完打印出来了。 这四位当真是改变世界的科学家,比如屠老的青蒿素,被誉为东方神药,拯救了全世界数百万甚至是上千万的人。 而屠老获得诺奖的经历也挺坎坷的,其中要感谢一个叫做米勒的美国科学家。 21世纪初,美国学者米勒突然发现非洲的疟疾发病率大大下降。 这让他大为惊异,于是派自己的学生到非洲一问才知道,发现阻断疟疾传染的是青蒿素,一种来自中国的药品,在当地被誉为“东方神药”。 米勒非常感兴趣,又让自己的学生来中国调查,想知道是谁发明了青蒿素。 调查结果也很吓人,一共有7个单位都声称自己是青蒿素的发明者,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米勒没有相信这些话,而是给他们各写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说,听说你们是青蒿素的发明者,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也想了解除了你们单位以外,第二大贡献的是什么人? 好家伙,7个单位都说第二大贡献者的是一名叫屠呦呦的学者。 也是这般,才让世界各国学界知道发明青蒿素的是来自中国的屠呦呦。 这个真实的故事是张伯礼院士所讲,当时他任中医科学院院长,陪屠呦呦去领的诺贝尔医学奖。 张院士说,虽然最后非洲用的青蒿素经过了改造,但第一个把青蒿素带进课题组,第一个发现结晶,第一个证实结晶具有临床活性的,是屠呦呦。 若不是外国专家调查,恐怕永远都没人知道青蒿素是屠呦呦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