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访抗非泰斗,稿子胎死腹中(续1)
【萧遥】
(接续)对方一接电话,张川兰记者问:“茹姐,我还是想预约赵南杉院士采访,请你再度转达,谢谢先!”
刘婉茹通讯员:“阿兰,你先挂机,稍等会儿。”
等待很难,时间总是不急不慢。在熬人的等候中,她想起自己对赵院士的印象其实模糊,在仅有的几次群访,已结束他就离去。他不苟言笑,面容严肃,你难道不好接触?忽然产生错觉,工位上的咖啡似乎一下子冰凉。在眼下非普新闻报道的敏感时期,他会接受我专访吗?如果接受采访,身为院士的他会跟我说实话么?
就在张川兰记者天马行空地焦虑思索的时候,座机清脆地想起铃声,丁叮呤......她即刻伸出手,攥起话筒,耳朵贴近:“张记者,赵院士同意你采访。”这句话,在张川兰记者听来,不亚于仙乐飘飘。
靠!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太、太好了!谢谢你!”她激动得结巴,有点语无伦次。
“你先别高兴,时间还不确定。”
他能接受采访,我非常感激。采访时间由他定,我没问题,随时可采访。赵院士,怎么改变主意接受我的采访?
“我不晓得。”
没关系,我亲自问他。
“采访安排,你等我通知。”
OK!
在充满希望的甜蜜等待中,张川兰记者不觉得度日如年,平平淡淡跑新闻。这段日子,越州城内诸媒体几乎发不出非普新闻。广南省内其它地方的媒体同样如此,寡淡无味。全省的卫生医疗线记者们,同病相怜。
时光飞逝如电,佳音何时闪现?一天接近中午,张川兰记者采访完回报社。在坐公交车上,收到刘婉茹通讯员发PP私信:“张记,2月25日下午17:00,越医一院赵南杉院士办公室。”等候已久的好消息,终于来了。车上乘客不多,人人戴着口罩,居然有座位坐。她压抑不住狂喜的心跳,“我靠!明天。”叫声惹得邻座转头瞪了她一眼,看西洋怪物似的。她连忙收敛喜悦的情绪,恢复常态。
回到南国日报社,张川兰记者立刻发PP私信上司陈化腾,汇报落实专访赵南杉院士一事。头儿回复“爽!”外加竖大拇指的表情符号。
交完稿,张川兰待在办公室。她继续搜集赵南杉院士和广南省非普疫情的公共资料,这位好胜心忒强的记者,为明日专访做好“功课”。晚上回去,她先犒劳自己一顿美食,为坚持约访最终得到回报的努力。就餐当中,仍沉浸在兴奋中的她,差一点想与闺蜜医生分享这件好事。念头一起,立马打消。“张川兰,你是不是被喜事冲昏了头?”她责备自己,“做专访,在报道出街之前不得向任何人透露消息,哪怕父母,防止走漏风声,让同城其它媒体的记者捷足先登。”
白天做足了“功课”,张川兰记者怀着美好的心境困觉。一夜无梦,到天明。
翌日,专访。
整天,没有自己负责卫生线的料,通讯员们也没供稿,她没出去跑新闻。上午,在报社她协助突发记者,电话采访了一条交通事故新闻入越医一院救治的后续。中午,她把写的部分文字稿传给合作的突发记者。交完差,她小憩一个钟。下午15:15,出南国日报社,离开报业大院。
步履匆匆,大步流星。张川兰记者,去哪里?
亲,还用问嘛。她提前去越医一院赴约,搞专访啦。她,不可能没大没小地叫院士枯等。
四十二分钟后,抵达越医一院,通讯员刘婉茹给了她一个口罩。然后,带她到赵南杉院士的办公室。她说:“赵院士,还在非普病房救治病人。他很累太忙,你采访最多别超过半个钟。”
“好。”张川兰记者体谅对方为赵南杉院士的心情,满口答应。
刘婉茹给张川兰倒了杯水,吩咐她等着,离去,继续上班。张川兰记者从包里掏出法国知名作家加缪的世界名著《鼠疫》,对着门口继续阅读。
快要到17:00,主角登场。赵南杉院士回到办公室,从头到脚一身白。他一进门,张川兰记者瞧出他目光黯然、眼神疲惫,神情憔悴。
稍后,通讯员刘婉茹进来,再度叮嘱张川兰记者:“张记者,记得我刚才说的话么?”
“明白。”
“好。”
赵南杉院士落座,张川兰记者从采访包里拿出笔记本、圆珠笔和迷你录音机,着手采访。简单寒暄:“赵院士,您好!好不容易约定您采访,多谢!”
赵南杉院士,一副严肃:“我向来不喜欢专访,况且当前救治非普病人实在忙,没时间应付记者。所以,我两次决绝你的约访,包括你的上司帮你预约。”
“您,这次怎么改变了主意?”
几天前,《南国日报》独家报道广南省卫生防疫界反对国家疾控中心关于非普病原体是衣原体的结论,不但特别勇敢,而且鼎立支持了我们医疗防疫一线队伍。十分给力,谢谢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