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谈婚嫁
离开了西市街口,柳氏支着竹杖顺利回到了家中。
旧屋藏在深巷的腹里,曲曲折折,胜在幽静。四周是灰瓦白墙,竹杖敲打在青石板上发出脆响,清贫之地,但都是安宁的声音。
凉州在天子脚下,甲第星罗,街面大道车水马龙,房屋的价格不是寻常人家攀得上的。朝廷为了彰显不问出身、迎礼贤下士的风气,修了公房,专门供给入凉州的士子短居。但是柳氏左思右想,韩家人丁单薄,她必须主事,她虽然比不上战国的孟氏阔绰三迁,也得学一学她一颗经营心,替儿子找个僻静的地方,好专心求考。
她一个月进账大约200文,除了药钱、零碎开支,大半辈子省吃俭用,能拿出50贯来,于是买下了这座旧屋,人也好安心读书。
现在儿子一举夺魁,喜从天降,肩上的担子可算敢放下了。
令官与她前后脚抵达,柳氏接了御诏,盲眼流下两行热泪来。
再晚些,儿子回来了。
韩修将母亲搀自老木椅上歇息,卷了袖子,熟练地忙活起来。择菜、烧火、做饭,不多时几道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的菜端上了桌。
老院子、老木椅上慈祥的母亲,都让韩修怀念。
官场明枪暗箭防不胜防,政事又繁杂,他已不记得上一次脑袋空空、静心为家人备上一桌菜是什么时候了。
但总得说来,科考替韩修赢了许多。
入翰林编纂不过半年,他就在凉州闹中取静处置办了新宅邸,把母亲接了过去。一开始他本分做官,也得到了许多赏识,位及宰相后,皇太后赏赐了万两白银建府,月俸300贯,加上绫罗绸缎、禄粟、过冬炭火等,日子过得衣食无忧。
唯一的遗憾,就是母亲柳氏在不久后一次外出时出了意外,伤了腿,访遍了名医不能医治,在他刚升宰相不久的雪日去了。她如果一直陪伴着自己,也会为后来模样大变的韩修感到痛心吧?
无论如何,当初为什么母亲非要在那天离开凉州,韩修想不明白。
但这次他会更加小心看顾,上天保佑母亲安康,颐养天年。
早上是柳氏的意思,一如寻常去市集摆摊。也许是不想给他负担,让他平常心看待,等看了皇榜,如果是中了,再让九歌接她回来不迟。
再之后韩修在凉亭打了个盹,醒来时,他就已经是前世来的韩修了。
左右没看见九歌,多半还在金明池找他。母亲是怎么回来的?
柳氏面色红润,道:“遇着好心人。”
但她没有仔细说。母子二人回忆起这些年的艰辛,又互相倾诉今天的喜悦,柳氏觉得上天待她不薄,只差一样:“小书,现下你功名有成,娘亲以为,你该着急着急其他大事了。”
小书是韩修乳名。
韩修替她夹菜:“娘亲请说。”
柳氏略柔声问:“这些年,你可有心仪的女子?要是有,娘亲就遣媒人去说一说,你今年二十有一,正是成家的年纪,也别让人姑娘苦等。”
韩修没有立刻答话。知子莫若母,柳氏听出端倪来,笑道:“是谁家小女?”
韩修道:“娘亲,琼林宴封了官职后,需得好一阵忙碌。这些小事还是暂放脑后吧。”
“是大是小,可不是你一人说的算。”柳氏已在心里好奇未来儿媳了,问,“是个什么样的姑娘?”
她不知儿子支支吾吾为何,心里有猜测:“可是大户人家的闺女?”
韩修只能据实以告:“她不知我心意,还只是我一厢情愿罢了。”
柳氏陷入了漫长的沉默。她劝道:“娘亲多病,拖累了家里。算一算,还能给你凑些聘礼,要是门当户对的,姑娘嫁来,娘不会让她跟着我受苦。但如果是娇贵的小姐,别人也是爹娘疼爱着,何苦来小门小户受委屈,我如果是她父母,我是万般舍不得的。”
“小书,人各有命,有些人就是镜花水月,只能远远看着。”
前世的韩修,听了这些话只觉得心中多苦涩烦闷,打起了退堂鼓。
但是他现在是一缕孤魂,知道接下来白府以及朝廷会发生怎样的巨变。仅仅顺水推舟、本分做官远远不够,他要逆天改命,时时、事事都需要超凡的勇气。
镜花水月……他已经有了新的打算。
儿子没回话,而是给自己又夹了些荤菜。
不知怎么,柳氏隐约感觉儿子像是变了个人。那个优柔寡断、总带着书卷气的儿子,一夜之间长大了。
***
白梨儿回了府,没去正厅,直接回房了。
这时正厅里,侍女正俯身剪去云纹玉灯上些许灯芯,第二壶碧螺春温上,谈话已经持续了很久。
御赐的“海晏河清”匾额,放眼康王朝,只有白府得此殊荣将它悬在大堂之上。匾下是雕花檀木太师椅,雍容的女主人正坐其上,露出鲜见的轻松仪态,只因客座上的是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