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大棚蔬菜
寒潮而至,普通百姓需要节衣缩食,而江南的富商却仍然可以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毕竟他们有钱任性。 不过,在那种情况下,有钱也有办不到的事情:比如说吃上不易储存的新鲜蔬果。 据历史记载,寒潮从今年冬蔓延至明年春,整个江南地区的作物产量受到了重创,早春蔬果更是成了稀有之物。 北方人虽然一直有囤菜至地窖的习惯,但却遇上了连年干旱,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囤无可囤,并不能为南方运送蔬果。 试想有钱人家的餐桌上全是大鱼大肉,唯独没有清新解腻的蔬果,这也足够让他们郁闷的了,毕竟养尊处的他们对生活的水平要求往往都很高。 若此时有人能给江南富足之家提供蔬果,一定能挣上一大笔,绝不愁没有销路。 盛禾不想错过这个挣钱的风口。 转眼就到了城门口,盛禾与乌格道别:“乌格老板,苟富贵,勿相忘!祝您此去一帆风顺,货物大卖!” 乌格的一双眼都笑得眯了起来:“哈哈哈!听舞川县的人都说,禾姑娘金口玉言!那就借您吉言啦!” 乌格觉得这次出行,能遇见禾姑娘这个朋友,已经是最大的收获了! 两人道别,盛禾在心中打磨着关于南方蔬果生意的想法,匆匆回家,想与宁徵聊聊此事。 “大棚蔬菜?”宁徵听到盛禾提出的新名词后,蹙了蹙眉头,清琅的眉眼里露出一丝迷惑不解。 盛禾想了想,在古代好像有暖房,或称火室。人们修建专门的厚墙房,昼夜不停地烧火,产生热气。室内的温度比室外的温度高,便形成了温室。 在古代,人们在就已经通过自己的劳动智慧,在温室里种植大量的韭菜、大葱、白菜、菌菇…… 不过暖室并不是普通百姓可以用得起的,只有有足够财力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才可以拥有,而且大多数的暖室是用来种植鲜花绿植,给贵人们陶冶情操用的。 盛禾将暖室种菜种花的原理和宁徵讲了一遍,宁徵见过暖室,大致有些了解了。 “我想建立一个可以保持温度,与暖房一样的大棚,不过暖房的造价太贵。 或许可以试试用竹子搭建主结构骨架,再用一种密不透风的薄膜覆盖在骨架上进行保温,形成一个温室——太阳下,一个封闭的室内,要比四通八达的室外要闷热许多。” 盛禾继续道,一边说,一边写写画画,将现代大棚的样子画了出来,给宁徵看。 宁徵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不置可否,只问道:“听起来,竹骨架上的那一层薄膜很重要,材质也比较特殊,你指的这个薄膜是什么呢?” 宁徵一下就抓住了重点,的确,大棚上的保温塑料膜才是整个大棚最重要、最精华的组成部分,需要它来接受阳光直射,又需要它来留住温度。 那么问题来了,塑料这种用现代技术合成的物质在古代上哪里寻找去? 盛禾自信满满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干啊! 盛禾苦恼地抓了抓头,这真是一个麻烦的事,空间的商城里倒是有保温塑料膜售卖,可以买到现成的,可若是她贸然拿出来,又该怎么和百姓们解释这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呢? 宁徵见她这副样子,也不忍打击她,温声道:“这种反季蔬菜的培育本就不容易,不然那些达官贵人也不会砸那么多银子去暖房里养育那些花花草草了。此事不急,你可以慢慢想,至于你说的那些材料,我也可以让手下的人留意一二。” 盛禾看着眼前男人认真地模样,心里有暖意浮现,他从来都不会觉得自己在异想天开,很多时候他就在稳稳地将她所说的话,要做的事承托起。 不过宁徵不知道的是,盛禾要做大棚蔬菜的目的是为了趁着寒潮,赚一笔江南富庶人家的钱,实在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赚钱的事她还是很急的。 总之大棚蔬菜这笔钱她已经铁了心要赚到,塑料薄膜的事情先放一放,盛禾去找崔老木和王家义商量大棚竹骨架制作的事情。 崔老木现在过上了平静的养老生活,身子骨越来越好了,还老来得徒弟,既能和小徒弟一起钻研木工为百姓谋利,在舞川县也有许多人陪他说说笑笑打发时间。 最主要的是,时不时还能去隔壁盛家蹭一顿禾姑娘的手艺。如今金花姑娘开业了,崔老木老吃货一枚,成了老主顾之一,别提多捧场了。 相比于崔老木的悠哉生活,王家义的生活节奏就快多了,又要忙于学业,又要学木工手艺以及画图纸,成天像只陀螺。 不过王县令倒是很满意,儿子所有的心思都在学本事上头了,还有个师父督促,他别提多省心了。 从前他和儿子三天小吵五天大吵,儿子越吵越叛逆,他都对这孩子不抱什么希望了,没想到儿子居然因为制作农具的事情,得到了黄巡抚的亲口表扬,还说要去工部尚书面前好好提点提点王家义。 王县令都惊呆了,他矜矜业业当了这么多年的县令,巡抚大人都还没夸过他一句,没想到自己儿子倒是出息了,还有机会将名字传到工部尚书的耳朵里! 王家义如今有了父亲的支持,愈发坚定了自己要成为一代名匠的目标,不过禾姑娘和师父都不准他荒废学业,他也听进去了,虽然生活忙碌,但也十分充实。 当然,他这么努力成为更好的人,是希望能快些追上禾姑娘的步伐,有朝一日能够与她并肩而立! 这天崔老木躺在摇椅上啃无骨鸡爪,嘴里咂摸着味儿,眯着眼看徒弟王家义蹲在边上练习画图技巧,时不时指点一二。 盛禾的声音在门口响起:“崔大爷,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