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篇
只知酣饮悲歌,形神惨沮。臣下劝他亲征,他答道:“卿辈勿说石郎,使我心胆坠地!”怯懦如此,不亡也难。
城陷前夕,京城父老上奏,劝李从珂说:“前唐皇帝每当中原有难,多幸蜀地以图进取,陛下何不入西川?”
李从珂此时倒很明白,答称:“本朝(指前唐,后唐以唐朝正朔自居)两川节度使皆用文臣,所以玄宗、僖宗避寇幸蜀。今孟氏已称尊矣,吾何归乎!”
后唐在蜀地的地方长官孟知祥在李嗣源时代就已经不听节制,名义上服从后唐,实际上自己割据一方。李嗣源死后,孟知祥马上称帝,史称后蜀。
恸哭之余,李从珂奔入后宫,与曹太后、刘皇后等人携传国玉玺等上玄武楼,举族自焚而死。后唐亡。
石敬瑭狮子大开口(不是索要反是倒吐),一下子送给“小爹”耶律德光的十六州是:幽州(今北京)、蓟州(今天津蓟县)、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涿州(今河北涿州)、檀州(今北京密云)、顺州(今北京顺义)、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儒州(今北京延庆)、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县)、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
由此,北方少数民族可以骑马直侵至黄河岸边,失去了此前历朝历代一直恃为天然屏障的大部分地区。
远至汉代的刘邦和唐朝的李渊,都曾因想实现个人野心和专心经营中原地区而向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或突厥等)称臣、和亲或纳贡,但充其量只是送钱送物送女人而已。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答应割让给对方大片土地,石敬瑭可以说是在中国历史上开了先例,并因此而“享受”遗臭万年的待遇。
石敬瑭当皇帝后,常常得接待来宣诏的倨傲契丹使者,而且要跪地拜受契丹主耶律德光的诏敕。后晋不仅要按年送金帛,每有节日生日(契丹帝后)、吉凶庆吊,都要运送大量奇珍异宝进献,而且从上到下,遍及契丹元帅、太子、数王以及重臣,卑躬屈膝,滋味确实不是很好受。
不久,魏州的节度使范延光趁乱起兵,石敬瑭派灵武节度使张从宾东讨范延光。不料两将合谋,起兵时把石敬瑭的两个儿子楚王石重信(二十岁)和寿王石重乂(十九岁)杀掉。虽然叛乱最终平定,这位石皇帝又丧掉两个爱子(先前已经有两个儿子被李从珂杀掉)。
没过多久,镇州节度使安重荣起兵反叛石敬瑭。
安重荣是朔州人,自少就孔武有力,精骑射,石敬瑭初起兵时自代北率数千人赴归,深受信任。后晋建立后,获授成德军节度使。由于安重荣军伍出身,暴得富贵,不断亲睹耳闻近代的节度使不几年就当皇帝,常常对人讲:“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石敬瑭天福年间,后晋朝廷为了免起兵端,上上下下对契丹人尊敬无比,唯独安重荣常常对路过的契丹使节箕踞谩骂,肆意侮辱。当时受契丹侵逼的吐浑(唐末称吐谷浑为“吐浑”)诸部请求内附后晋,后晋当然不敢接纳,安重荣反而和这些部族打得火热。他暗杀契丹过路使臣,并乘机上表数千言,大意指斥石敬瑭“称臣奉表,罄中国珍异,贡献契丹,凌虐汉人,竟无厌足”,并把奏表改成书信体,遍发朝廷大臣和后晋诸藩镇。
当其时也,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已成事实,境内民人粗安,上下都怕再起兵衅。安重荣也并非是为了什么民族大义,其实他是怀有不小的个人野心,想以此开启战端。
《旧五代史》中的《桑维翰传》称“晋祖(石敬瑭)览表(安重荣奏表),犹豫未决”。从中可见石敬瑭也觉得安重荣说的话不无道理,当皇帝以来,他一肚子鸟气,确实想发泄一下。
关键时刻,自始至终参与石敬瑭称帝计划的心腹重臣桑维翰当时镇守兖州,得知消息后连忙秘密上表,从契丹人“万里赴难”救援石敬瑭讲起,又说到开国六年来彼此通欢,相安无事,进而劝石敬瑭不要轻举妄动,以防惹恼契丹人。
石敬瑭见密奏后,反复思之,终于不敢和契丹翻脸。
石敬瑭冷静下来了,安重荣那边却等不及。其实,安重荣一边大言要灭契丹,一边也秘密和契丹边帅刘晞暗中联络,其真实目的是想回兵入洛阳做天子。
契丹人也想让安重荣和石敬瑭开战后,借机因中原事起再次入侵取利,因此契丹对安重荣的“指斥”,仅仅是做表面文章而已。
有一次,安重荣与契丹使节骑马并行,指天上飞鸟射之,鸟应弦而落,当时观者万数,无不欢呼,连精于骑射的契丹使臣也非常钦佩,以所乘良马敬献安重荣。这使得这位武将一时间飘飘然起来,自谓名振北方,天下可一箭而定。
不久,他就纠集饥民数万,以回朝入觐为名,大举攻向洛阳。
石敬瑭派大将杜重威迎敌,双方相遇于宗城。两军军阵刚刚成列,安重荣帐下将赵彦之便卷旗奔降,后晋军因势奋击。安重荣一鼓而溃,部下被杀及于路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