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动
一路扬风,夕照逐尘。
三匹快马载着三名身着轻甲的勇士疾驰在密林小径上,三顶薄薄的皮胄之下是三张严肃却年轻的面孔。
月初,南郑侯魏延于黄沙拜见丞相,在说明河隍西羌的现状之后,已先一步返回汉中,进行最后的厉兵秣马。只待年关过了,便与丞相合军,再出祁山道。这是丞相与作为汉中都督的魏延商定的出兵时间。
汉中驻地的虚虚实实,是明面上摆给魏人看的。而屯在黄沙、预备九月动身的大军才是北出战役中真正的核心力量。三个月之久,这支军队悄无声息地隐与河谷和山野,偶尔飘出几声“咔咔啦啦”、“叮叮咚咚”的响。在外听着,就像是在砍伐木材,又像是在砸铜敲铁。至于山里的声响究竟是在做什么,却实在没人亲眼见到。
谷底上下及四面都插了哨岗,日夜巡视,防备缜密;加之又有大片的无人区亘在山脚下,与最近的县镇都相隔去至少两道崇峻的山脉,所以无人有心到此一游。
“小乌,咱们天黑前能赶回去吗?”一个少年人策马扬鞭,满面明朗。
“这条路我走过,比官道近了二十里,一定能!”唤做“小乌”的年轻男孩子笑着回答,手上动作未缓,又向座下马儿轻抽一鞭。
“跟着小乌走,不会迷路的!要是迷了路,我啊……就给咱们打只野兔子,夜里烤了吃!哈哈哈……”另一个同伴亦爽朗地笑起来。
“王大哥,你不是应该更熟悉这里的路吗?”头一个说话的男孩子却故意挪揄他。
“我吗?我阿爹虽常年在汉中,但我可是成都长大的,前几年才去的汉中,我可不熟悉!”那男孩摇摇头,斜视一眼身边人,“干嘛!真走迷了路,不是要赖着我吧?”
“哈哈哈,当然不是!”两个同伴都大笑起来。
第一个说话的男孩子神色飞扬,他叫罗宪;第二个自是“乌槐里”;会打野兔子的这个,则是王平之子王训。三人同年从军。罗宪虚报了自己的年岁——他本才十四多一点,但在名册上登载的却是十五。而王训更是自小便有戎马之志,现年十八的半大男孩,终于遂愿。
他们三个同时接受了征西将军的命令,在一日一夜间往返于黄沙和南郑,他们已将那只先前一直背在乌槐里身后的木筒完好无损地送入魏延手中,正赶回黄沙。这是来自中军的人事调令,而他们已经完成了传达指示的任务。
乌槐里突然勒马,落在同伴身后几步。王训的马顺着惯性,仍在向前奔跑,待马上的人回头去看,却只听乌槐里突然高喊:“……不好!快趴下!”
壁间“倏倏”几声,三支羽箭旋即射出!一条像鹰一样迅捷的黑影从乱石之后俯身跳下,伸着鹰爪般的手臂,一瞬的功夫就将乌槐里扑下了马背!动乱乍起!一支箭贴着罗宪的面颊飞过,他随即抽出了腰间短剑!王训还未来得及喊出声,一个跟头便被马儿带得翻倒在地!罗宪定睛:那支箭竟不偏不倚地插入马儿眼中!马儿痛苦地扭着脖颈,摇晃着便往崖边扎去……忙中又生乱——王训一只靴边的褡扣不知怎的了,竟与马背上的鞍鞯死死缠在一起,马儿的力气自然是大过他的,拖拽着他的一条腿,这一人一马便在山边摇摇欲坠!
几步之外,乌槐里正与那人在地上撕扯扭打!那人黑面赤膊,很是健壮。乌槐里显然在体型上并不占优势,虽然用尽力气挣扎,还是被卡住脖子,制在那汉子的臂弯里!
两边危急!罗宪目眦尽裂,心急如焚——
这一刻,王训同样挣扎着拔出了腰袋里的短匕,狠狠地将这东西扎在地里,试着延迟被几乎发狂的马儿生拖硬拽的速度。王训的手死命地扒着刀把,就像一个行将溺亡的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能够做出的举动——可刀身剧烈颤抖着,却不知能坚持多久!
被钳住脖颈,乌槐里的脸色已近发青……近身格斗的本领,虽在平常习练过很多次,但他大都是与熟识的男孩子们打打配合。而且你知道:同龄人身材相当、力气不分高下,还充斥着些许玩心,因此不喾为一种“形式般的”演练。
然而现在,这个身后钳住他双臂的半路杀出的人,似是铁了心要置他于死地!
乌槐里拼命抵着身后人的臂力,却感到这人一手便能制住他,腾出另一只手扯下了他背上的信筒。
那人将信筒砸向地面,信筒裂开,里面什么也没有。那人一愣,随即更像发了狠一般,勒住乌槐里的脖子逼问道:“里面的东西呢?!”
“什么……东……西?!”乌槐里几近窒息。
“图纸!”那人低吼道,手臂暗暗用力,身前的少年已然不能动弹……
还不等罗宪两边看过,王训却冲着他像了发脾气似的吼道:“愣着干嘛?!先帮小乌!”罗宪从腰间拽出小匕,丢给死死扒在地上的王训,后者用嘴扯开刀鞘,用尽力气抗住马儿的拉扯,费劲地将刀刃逼近军靴……
罗宪头也没回,奋力冲向不远处厮缠的二人。
“……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