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晚上10点,知夕准备洗漱睡觉,放在洗手台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母亲发来的一段语音:“知夕,美歆老师叫你准备一下发言稿,明天早上开学典礼代表新生发言。”
语气略带疲惫,紧接着又是一条语音“不好意思呀,妈妈现在才看到老师发的信息,你来得及准备吗?”
知夕只是简单地打了几个字,“我可以的。”然后放下了手上的毛巾,擦了擦手,回到卧室,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写稿子。
无论是重点班的一号,还是代表新生发言的机会,事情如她想象的一般,她就是中考状元。
大概半小时后,发言稿就写好了,随着打印机吐出纸张,妈妈也回来了。她拿起那张纸,看了看,知夕想伸手去拿,但还是止住了动作。
她静静地站在一旁,与母亲保持着恰当的距离,等待着母亲开口:“知夕,我觉得你这句话可以改一改,‘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我辈青年应珍惜韶华,不负时代……”她顿了顿接着,“我觉得这句诗改成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思也差不多,还更简练些。”
话毕,知夕立马应上:“嗯,我知道了,我会改的。”她接过妈妈递来的纸,“我去睡觉了。”反锁卧室门,将稿子随手放在桌子上,就直接趴在床上睡着了。
次日清晨,知夕早早起了床。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程即使是开车也要20分钟,而知夕要坐最早一班的公交才能提早十分钟到班。
知夕简单地洗漱了一下,拿起书包就出门了,公交站只有她一个人,或者说路面上也空空的,只有零星几辆车驶过。
她拉开书包拉链,打算再熟悉一下稿子。知夕翻找了几遍,都没找到,这才想到昨晚忘记放书包里了。知夕“啧”了一下,看了看手表时间六点半,她知道现在回去拿已经来不及了。不过好在昨天刚写的,印象还算深,到时候临场发挥一下应该也行。她自我安慰道。
没过多久,公交车来了,知夕上了车。车上人不多,大多是去公园做早操的爷爷奶奶。知夕看到有个空位便坐下了。不知怎的,总觉得大家在看自己。
果然坐在知夕斜前方的老奶奶先发问了:“小姑娘呀,你是一中的吗?”知夕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校服,原来是这身衣服引起了注意,她点了点头。
老头老太们如获至宝,接连发问:“一中的哟,怎么住这么远呀?上学多麻烦。”“小姑娘诶,我孙子也是一中的,今年高二,算你的学长嘞。”“一中压力大不大喽?”“你中考多少分呀?”……
老头老太们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车厢都变得热闹起来了。
知夕应接不暇,只能一个个回答。“我妈妈是医生,这离医院近,而且我也不想住宿。”
话刚说完,一个老爷爷马上接上了话茬:“医生哟,厉害呦!”说着还朝知夕竖了个大拇指。一老奶奶也应和着:“人家小姑娘能考上一中,一中的父母能差到哪里去哦?”
知夕低下了头,默不作声。
一个身着白色老头衫的老爷爷用手拍了拍知夕的胳膊,想引起她的注意,“中考分数呢?”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语气里带着些挑衅的意味。
知夕想了想,答道:“736。”
她撒谎了,今年一中的录取线是735,总分800,她其实一共只被扣了31分,但是她觉得如果实话实说,那么被触发的问题就更多了……
车厢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司机开始打圆场了:“叔叔阿姨们别吵咯,人家小孩去上学,路上这么长,可以看看书什么的,你们这么一问,她哪有心思读书呀。”
很久都没人再问知夕问题了,也许知夕和他们想象得超级学霸不一样,只是擦边进一中的幸运儿罢了,没有参考的价值了。
市民公园在学校前两站,一到站,几乎所有人都下车了,知夕周围只剩一个身着带有浅灰色印花的白色衬衫的老奶奶。她稀疏的头发,一眼望去,满是白色,仅存的几根青丝也难引人注目,脸上沟壑纵横,皮肤是被太阳炙烤过的大地的颜色,笑起来脸上的五官挤成了一团,“小朋友,奶奶想问一下一中压力大不大呀,会不会很累呀?”她用手指轻轻戳了知夕几下,声音轻轻的,小心翼翼地问。
知夕抬起头看着这位站着也只比她高了一些的老人:“奶奶,这个我不太清楚诶,今天开学第一天,我还没上过课呢。”知夕有些抱歉。
“糊涂了糊涂了。我孙子今年也高一,也在一中,他还在重点班呢!”老人语气里带着骄傲,随即声音又沉下来,“就是怕他从村子里刚到城里不习惯,适应不了,学习压力太大了……”
听到老人孙子也在重点班,知夕忍不住好奇:“您孙子叫什么呀?”
“他叫晓朝,陆晓朝。”老奶奶眼中满是自豪。
知夕想起来了,这个同学和自己一个班,好像是五十五号。她朝奶奶笑了笑:“您孙子的名字真好听,他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