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安世(上)
冬至刚过,北风骤起,盏茶功夫,鹅毛大雪即簌簌而至,不消一个时辰,积雪已有半尺来深。
阳陵左校令赵敬予身披厚重毛氅和一位身着银鼠披风的中年男子围着火盆烤手,旁边蹲着一名兵士负责添柴。被雪打湿的木柴放到火盆中时发出滋滋的声响,一阵青烟立刻升腾而起,那中年男子不曾防备,猛咳了起来,赵敬予急忙起身关切道:“灵台郎,没事吧?”一边呵斥添柴的兵士去换昨日备存的干柴来。
被唤作灵台郎的中年男子正是司马迁之孙司马冉,因奉了太史令之命前来阳陵观星,不想遭遇大雪,下不得山,只得到校尉署暂避一避。
司马冉摆着手,待缓过劲来忙道:“无碍的,赵将军不必担忧。”
赵敬予见司马冉面颊恢复常色这才放了心,扶他坐下后看着屋外的大雪叹道:“灵台郎,看这阵势怕一时半会儿停不了了,卑将已经着人收拾了客房,今夜就委屈您在这苦寒之地住一宿吧。”
“赵将军,这是说哪里话来,我常常彻夜观测天象,餐风露宿惯了,今夜能有片瓦遮身已是莫大的荣幸了。”司马冉将身子向火盆倾了倾,继续道:“要说委屈,赵将军身为当朝丞相之子,非但入不得族谱,还在这偏仄之地做一个小小的校令才是真正的委屈啊。”
赵敬予听到灵台郎提起父亲,微微摇了摇头道:“灵台郎说笑了,卑将本是戴罪之身,不入族谱也是保全公孙家的名声。”
司马冉有些不平道:“论才智,您比公孙敬声不知强多少倍,论功绩,您幼时即追随李陵北击匈奴,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陛下竟不顾念将军昔日之功,白白受了李陵牵连。”
“李陵投降匈奴之事卑将也有规劝不力之过,陛下没有杀我已是法外开恩,卑将岂能因此怨恨陛下呢?”赵敬予急忙说道。
“可是您被贬至此已五年有余,这罪早该赎清了。我听闻近日太子殿下给陛下上了奏疏,要将李陵残部编至东宫近卫,相信将军很快就能离开这儿了。”司马冉小声道。
赵敬予听司马冉这么说,不由得笑道:“灵台郎跟随太史令常日在宫中行走,想必这消息是真的,那卑将就借您吉言了!今日难得跟灵台郎相聚,定要一醉方休!”说着便唤侍者端来一壶温酒、几碟小菜,邀司马冉入座。
“好一个一醉方休!”司马冉见赵敬予豪气干云内心不禁升起敬佩之情,也不再提那些俗事。
屋外的雪似是越下越紧了,寒风呼啸而过,发出瘆人的怪吼。然而屋内二人早已习惯了此等恶劣天气,只顾把酒言欢。酒过三巡,打更的士兵报告戌时已到,赵敬予唤侍者送司马冉入客房歇下,刚回到自己卧房,便有传令兵急切来报:“启禀将军,一伙山匪闯了进来,说是避雪。”
“来者何人?”赵敬予问道。
“李副将猜测此人应是阳陵大侠朱安世。”传令兵回道。
“当真?”赵敬予对这位阳陵大侠早有耳闻,此人在绿林中颇有威名,喜结交豪绅,性格乖戾,为人心狠手辣,时常扰乱百姓,但是官府却始终无法将其缉拿归案。都说此人手眼通天,赵敬予担任阳陵卫戍之职,早就想会会他了。
“此人样貌跟官府张贴的通缉令所画图形有八成相似,多半是他。”士兵回道。
“来了多少人?”赵敬予问道。
“目测有两百之多。”士兵回道。
“好!本将军这就去,你先让李副将将其带到前厅等候。”赵敬予命人取过官服,穿戴整齐,刚从内室出来便听到前厅吵吵嚷嚷的,忙疾走几步,转过屏风即看到一个身高八尺有余,身着暗红毛氅,满脸络腮胡的大汉急吼吼地冲了过来:“快让你们的头儿来见我!”
赵敬予心想此人定是阳陵大侠朱安世了,急观其身后,果然密密匝匝地跟着百十个小喽啰,想必来者不善。为免引发冲突,赵敬予急忙拱手道:“阳陵校令赵敬予,受皇帝陛下之命守卫皇陵,敢问阁下是何人?”
朱安世斜眼看了一眼来人,却未停下脚步,径直走向主位入座,紧跟其后的几个小头领也纷纷坐到下首。赵敬予身旁的几位副将早已怒不可遏,为首的副将李战鹰上前对朱安世喝道:“哪里来的蟊贼,竟敢藐视我家将军,还不下来请罪!”
朱安世似没听到一般,拿起桌上的几块茶点塞入口中,李战鹰见其目中无人的样子气得拔出佩剑就要砍杀,剑未落下,只觉得腹部一阵剧痛,待回过神来时已被踢到丈外。赵敬予不想朱安世有此神力,知道不能硬拼,立即跨步上前道:“这位大侠,本将军不曾得罪于你,为何夜闯我校尉署还伤我部将?”
朱安世退回主座,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前之人,啧声道:“果然是跟匈奴打过仗的人,比公孙敬声那纨绔强多了。”
赵敬予听朱安世提起大哥,不由得生疑,自己同丞相公孙贺的父子关系鲜有人知晓,这位阳陵大侠常年在边关行走,如何得知此等秘事?难道他认识大哥公孙敬声?若是两人相识,为何自己从未听大哥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