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弃婴、宗族、土豪
木盆里躺着的小女娃闭着眼睛睡得香甜,小嘴微张,露出粉嫩的小舌头,鼻孔一开一合的,仿佛随时会有鼻涕泡从鼻孔里冒出来。 只是此刻,小女娃脸色苍白,显然自打出生,就没吃过东西。 朱棣皱起眉头,让旁边人把小孩接过来抱在怀中,伸手探了探她的鼻息。 ——还活着。 朱棣吩咐道:“纪纲,带着去后面的兵站,在民夫的营里寻个妇人也好,找牛羊也好,给这孩子喂奶,照顾好她。” “臣遵旨!”纪纲在马上抱拳领命,随后带着小娃娃向后面的辅兵队伍回转。 “怎么回事?”朱棣的眉头越皱越紧,“江南最富庶的地方,都有弃婴吗?” 金幼孜无奈道:“或许因为是个女娃娃,家里觉得养起来赔钱亦或者是家里就想要个男丁传宗接代。” 朱棣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变得有些沉默起来,队伍继续前行。 很快,金幼孜就被无情打脸了。 童信的海东青惊起了林间正在觅食的秃鹫,顺着腐臭的肉味,众人在一处郊外乱葬岗中,发现了十几个被埋在一起的弃婴。 有男有女,九个男,五个女。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棣彻底不解了起来:“若是说家里需要男丁壮劳力耕田或是别的,怎么男的弃婴反倒比女的还要多?” 金幼孜也彻底无言以对,他出生在江西的村里不假,可他爹金守正是个硕儒,被聘为临江府学训导。金守正为人严毅刚方,学问渊博,学子翕然归之,尊称其为“雪崖先生”。 金幼孜从小就受到了他爹力所能及提供的最好教育,拜在洪武四年的进士聂铉(曾任国子监助教、庐陵教谕)门下,学习儒家经典《春秋》。 所以,金幼孜对农村的了解,仅限于他极小的时候,可那时候的小孩子,都是在村里玩耍,哪懂农事呢?更遑论眼下的弃婴问题了。 成年后,金幼孜更是靠着学问一路青云,极少再关注民间普通农人的生活了。 “微臣惭愧,实在不知道是何原因。”金幼孜俯首道。 “没事。” 对于眼前乱葬岗里的景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朱棣,眼睛都不眨一下,他的铁石心肠也并未因此感到任何不适。 让朱棣真正在意的是,他看到的这些江南民间的真实景象,不仅跟记忆里不一样,跟大臣们的奏报里不一样,跟他去过的其他地方,更不一样。 在北地,民众的生活比江南应该是更加穷困的。 可即便是冒着被杀头反而风险举家迁徙,也很少见到有人会把刚出生的婴儿遗弃,更别说男婴了。 封侯马上取嘛。 北地人家若是家里丁口多,真养不起半大小子,送去从军便是了。 所以,江南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甚至是成规模的弃婴呢? 一个答案渐渐在朱棣的心头浮现。 因为百姓养不起。 这不是一句废话,真正重要的是养不起背后的原因。 按正常来说,江南的农人哪怕交着天下最高那一档的赋税,一家温饱还是没问题的。 为什么?就因为江南的水田亩产量最高,独一档的那种。 否则帝国的决策者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全国土地的亩产量一样高,江南就翻好几倍缴税呢? 可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导致富庶甲于天下的江南地区,农人也开始弃婴了呢? 朱棣还没有思考明白,思绪就被突兀打断了。 “别往前走了!” 朱棣抬起头,却见刚刚路上相逢的几个士子,正骑着驴狼狈赶了回来,气喘吁吁。 金幼孜此时是扮作队伍的主人,理所当然地操着江西口音扬声来问。 “你们怎地这般慌张?前面发生什么事了,不能往前走?” 还是为首的那名士子,此时有些欲哭无泪地说道:“我听同窗好友说,前面二十里外的村落被官军*了!那些官军见人就杀,快跑吧!” 朱棣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 率重兵扫清江南是他做出的决策,朱棣也当然清楚手下这群丘八什么德行,但出发前已经三令五申,后勤补给均由五军都督府统筹的辅兵、民夫来运送,各支部队都带了帐篷炊具等物品,不许以任何借口扰民,否则实行连坐,军法绝不留情。 若是真有一两个胆大包天的兵卒昏了头,杀人或者抢掠,朱棣能理解。 可是*村这种事情,绝不是一两个兵卒能做到的,怎么可能有军官冒着脑袋和前途还搭上同僚上司的危险,去干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