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这日不落我大明就做不得【求月票】
风,顿开金锁走蛟龙。” 这便是“狱中对”的节奏了。 虽然姜星火没打算跟朱棣玩明主贤臣这一套,但此时终归是到了双方交底的时候。 朱棣,已经表露出了明显地,进行改革的决心。 这显然是姜星火日复一日地讲课,所造成的结果。 而姜星火的最终目的,也是尝试着用自己的力量,彻底改变历史的走向。 所以在某种层面上来说,姜星火和朱棣双方的目的,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增强大明的国力。 只不过,朱棣是为了完成自己超越古人的千古一帝之功业。 姜星火,则是为了挽救华夏遭受西洋人欺辱的那个未来。 但在不知道是否会分道扬镳之前,总是该同心协力的。 没有朱棣的皇权支持,姜星火做不成革新大明这件事,反过来说,没有姜星火的理论指导,朱棣对于如何实现工业化,也是野猪吃刺猬,无从下嘴的状态。 “关于大明工业化之我见,主要有以下两点。” 姜星火正色说道:“第一点,在轻重工业分布规划上,要有前瞻性,这是决定了日后工业布局的事情,往后再动,就难了。” 朱棣出声道:“对此,朕也有一个想法,不知道是否与姜先生想的一致?” “陛下不妨说来。” “还是朕与姜先生一起写出来吧。” 姜星火一怔,总感觉这个剧情有点熟悉。 不过眼下倒也不碍事,姜星火干脆拿起那半截树枝,在地上写了起来。 两人分别写好,站起来一看,顿时相视一笑。 ——轻工业在南,重工业在北。 “还是殊途同归啊” 姜星火的心头默默想到,这一次,又是两人的出发点不同,但得到的结果相同。 朱棣所考虑到的轻重工业分布,一定是因为,能制造先进武器的重工业,需要放在他的北方老巢,他才安心,而能够分化瓦解江南士绅的轻工业,则是放在南方人多地少的地方,更有利于他的统治。 姜星火则是完全基于制造要素条件所考虑的,毕竟,有前世的经验可供参考。 重工业,第一,需要煤炭,第二需要铁矿石。 前世德国的鲁尔区,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而对于大明来说,南方不是没有煤铁资源,如果只是追求初步的重工业发展,也足够用了,但就像姜星火刚才说的,这种东西,一旦决定下来,以后就不好大动了。 重工业,自然放在煤铁资源无比丰富的北方,更加合适。 在北方,山西的优质煤炭,如果通过新式道路运输,从井陉道出来后,可以上船走真定府的滹沱河水道,直接运抵天津卫。 而此时的北直隶水系,跟前世还略有不同,从宣府柴沟堡汇聚的西阳河、东阳河,会形成西北-东南的洋河水系,在卢沟桥分流,形成洋河与卢沟河,最终在天津卫西北的三角淀汇聚,经由卫河流入大海。 这就相当于,走滹沱河水道抵达天津卫的煤炭,可以继续走水道到北京,北直隶的水运条件,是相对完备的。 而辽东的铁矿,同样可以走渤海,抵达天津卫,再用同样的办法进入北京。 “第二点,我认为南北直隶,作为两块大的试验田,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在南北直隶率先推行制度革新.但工业化,即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展开,同样需要需要两个小的试验田。”姜星火缓缓说道。 这便是说,譬如摊役入亩、考成法、改科举等等,都是制度方面的事情,是可以在南北直隶这十八个府里进行的,而且是步调一致地同步进行。 但工业化,却不能在大的试验田里同步进行,必须挑选出两块小的试验田,一块进行轻工业的尝试,另一块进行重工业的尝试。 “那么姜先生以为,该如何挑选这两块小的试验田呢?”朱棣目光幽深。 这个问题,姜星火甫一提出,朱棣心中就已经有了几分计较,但他还是想听听,姜星火的思路,跟他是否一致。 “在南直隶,开展轻工业的试验田,最好的地方。” “就是松江府!”姜星火斩钉截铁般说道。 听到了这个答案,朱棣满意地笑了。 在几个月前,朱棣亲自率领大军,深入江南,考察了那里的风土人情。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