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4 韩烽的经典伏击教学
进行过多次大扫荡却一无所获的小鬼子认为,中条山一带或许没有那么多的八路,对大日本帝国也并不存在预想中那么大的威胁的时候。 独立三团雷霆出击! 中条山西南端的大树村一带。 日军的一支扫荡部队100余人,突然遭到八路军部队的伏击, 战斗爆发的很快,结束的也很快。 当日军就近县城的鬼子收到紧急求援的信号,带队增援过去的时候,作战区域只剩下一地白花花的鬼子尸体。 除此之外,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有见着。 中条山中段的青山村区域。 大树村区域100多号日军在伏击战中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日伪军为之惊恐。 后续进行扫荡的独立作战单位,往往在中队往上。 怕的就是等不到增援,就被强悍的八路军部队消灭。 这次进行扫荡的是一支日军满编中队,将近两百号鬼子,外加上一支伪军营,三百多号伪军。 共计500余日伪军,进入山区扫荡。 韩烽带着四营原山地连的人马果断出击。 两百多支美式M1加兰德步枪,在这场战斗中初露锋芒。 好多小鬼子还没有来得及再次拉动枪栓,就被对面连续不断的火力点打掉。 四营是由原本的三支山地连部队组成。 加上对于中条山一带的地形、地势的熟悉。 实际战斗打响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战斗力甚至带有额外的加成。 这一点,独立三团新来中条山的战士们都比不上。 在此次伏击作战的部署上。 韩烽将伏击的地点选择在一处地形地势极佳的位置点,那是一条悠长的山道,整处伏击地点呈口袋形。 带队的鬼子中队长军事素养倒是不差。 为了提防八路军部队有可能在中途的伏击,他一面派出先头的侦察兵搜索前进,一面将部队拉成一条长龙。 以应对八路军部队在某个点的伏击,从而随时调整出战斗阵形。 在提前探查到情报,得知日军的兵力、火力配置以及行进的队形之后。 韩烽当即立断地调整了作战部署。 在呈口袋型的伏击区,他将部队一共分为四个作战分队。 两支侧击分队,占据四营的六成兵力,分布在山道的左右两侧。 伏击点具有充足的前出通道,可以将部队很好地隐蔽在两侧,另外分别在伏击山道的前部和后部,放下堵击部队与尾击部队。 堵击分队部署在用来堵截日伪军的一处高坡上,配置在山道的右侧。 以承担起堵住、截断日伪军的作用,配合侧击分队全歼敌人。 鬼子抵达之前,战士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将机枪等重要火力点构筑在隐蔽且具有良好视野的位置,以确保能够充分发扬火力,掩护步兵冲击。 迫击炮则是部署在能够控制死角的隐蔽地段,以确保日伪军无处可藏。 两支侧击分队将各类火力构筑在山道两侧,呈现出直射、侧射、斜射的整面火力网,确保伏击区域不存在任何死角。 伏击区域分为两线:前沿伏击区域,与侧后待伏区域。 前沿伏击区域只部署少量的警戒哨。 全员隐蔽放过鬼子的先头侦查兵。 时机成熟之后,侧击、堵击与尾击分队,迅速从待伏区暗中转移到前沿伏击区。 除此之外,韩烽还向四周派出了警戒部队。 一方面随时传递日伪军的行军位置点的变化,另一方面随时警戒在战斗打响之后,有日军援军抵达。 另外这一带周边的村庄,宣传干部们早就打下过良好的群众基础,包括附近的一些村子里的伪政权,也被战士们成功拉拢。 战斗突然爆发的时候,枪炮声向四面八方传递出去。 周围村子的村民,包括伪军汉奸们,是羊装不知,睁一只眼闭只眼。 消息就这样被无形封锁,愣是没有传到日军指挥部去。 伏击区域的战斗一打响,两支侧击分队,直接打了鬼子伪军一个措手不及。 韩烽选择的伏击位置极佳,便于战士们居高临下地打击。 由于地形的限制,日军呈现一条长龙的行军阵形,反倒无法立刻展开兵力。 等到鬼子迅速调整队形的时候,韩烽这边直接下达了开炮的命令。 几门迫击炮朝着鬼子的队伍中央区域炮轰不断。 直接将日伪军这条长龙拦腰斩断,令鬼子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