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如今乃是仲夏,紫宸殿上四处角落都已摆上了冰盆。
但听清户部尚书从口中吐出的具体募捐而得的数额时,今日来上朝的满朝文武,只觉全身沁出了一层冷汗。
没人敢抬头看女帝的面色,他们连和同僚互相对视一眼、想说你怎么捐这么多,都不敢动一下。
事实上,慕姝的脸色确实冷得不像话。
因为穿越不久,她其实对大慕的银钱数额还没有太清晰的概念。
但再没有概念,不妨碍她试着去做对比。
在现代的时候,她还记得华国一年的GDP是百万亿元。
原谅她是个没见识的穷老百姓,百万亿元,已经是她毕生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了。
那么,半个国库。
仅仅半个月,从盛京的官员和富商手中就募捐而得半个国库,类比一下,就是几十万亿元!
要知道,华国人民群众向来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上至公务员企业家,下至老师学生,十几亿人,一起捐钱,但也从来没听说过能捐出这么多钱的。
盛京的官员和富商总共才多少人!
才半个月!
当然,这么换算有点过于简单粗暴。
但,毋庸置疑,在内心换算完的慕姝,觉得整个人都不太好了。
这样出乎意料的募捐数额,到底是这大慕的国库太穷,还是大慕的国民都太有钱?
她静静打量着殿下一众全都低着脑袋,连脸都看不见的群臣,冷哼了一声,继而从嗓子眼里发出一声极冷的笑意。
部分官员心理素质不够强大的都止不住颤栗了一下。
毕竟,别说女帝了,就连朝中官居一品或是世代世家积累巨富的官员,听说钱行书报出的数额,都忍不住惊愕。
其实,能有资格站在这紫宸殿上的官员,没有哪个是脑子有泡了,会捐出一笔明显大到不正常的钱财。
再想名留青史,但也得有命留。
他们要的可不是在青史上留下一句,因为募捐金额过大暴露了为官不仁之处,在此次募捐案中伏诛。
因此,所有官员尽管都几乎捐出了能力范围内的最大数额的钱财,有的大有的小,反正都与平时大部分官员装作的节俭清廉大相径庭。
但这笔相对庞大的金额,无论女帝怎么派人去查,都是有迹可循、绝对不会被寻出错误的。
换句话说,就是,这些钱都是完全、完全正当而规范的。
哪怕有些官员在正当的名义上捐出这笔钱后,按理说自己府上该去吃糠咽菜了,但也能咬紧了牙关说自己就是如此深明大义。
他们不可能把家底全部透完,把那部分因为当官而得、不清白的比如贪污受贿的钱财显露分毫。
而少数真正清廉的官员,则更被这笔超出认知想象的金额震得失语。
这个道理,慕姝自然也想得通。
她细细翻阅了钱行书呈上的募捐明细。
好在,其实官员募捐的金额占比只占了两成,盛京富商捐赠的金额高达七成。
她挑了挑眉,心下讶异,听说还有些富商还没来得及捐呢。
富商这么有钱?而且都捐出来了?
但只要稍微一想,其实就能明白过来。
华国人向来重视名声,在古代尤甚。
在富商看来,钱财这种东西是他们最不缺的,他们缺的就是名声,缺的是被“上面”看见的一点好印象。
想想看,倘若在此次募捐中在陛下面前都挂上了号,那以后还有那普通的捕快、小官都敢随意欺辱他们吗?
更别提,慕姝还祭出了一个大杀器,那就是后代子孙三代可正常参加科举取士,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
别提当商人能挣多少钱,能如何锦衣玉食、奢靡富贵。
士农工商,商排为末。
读书人,当官,在往常是商户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但现在,有一个彻底让他们跨越阶层的机会。
毫不夸张,在户部将这纸募捐令贴在了盛京的城墙上,并且派了小厮在人流最旺的集市宣讲,又一丝不苟地通知了盛京最闻名的几大富商后。
一传十 ,十传百。
知道了募捐令的这半个月,盛京的富商完全沸腾了!
仿佛有一条他们伸伸手就能够到的光明前路、康庄大道徐徐展开,这是跨越阶层的机会!
慕姝想起在现代,即便是最普通的家长望子成龙,花起钱来也是毫不手软、心疼。
甚至有那些最普通的工薪阶层,可能年薪就是十几万,但却想让孩子上二十万一年学费的私立小学。
能凑出近半个国库,在古代阶层森严的社会下,想来这些富商,是真的快把家底都掏空了吧。
而且这和普通的朝廷下旨募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