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米尼枪有难度
根据地里,所有的汉人都不猫冬,每天都操练、学习、劳动。 因为隔三差五能够吃到羊肉,每天都能吃两顿干的达到七八成饱,很多人都养壮实了。 黄毅带着一些人天天在周围转悠,回来时很少空手,总会顺手猎杀黄羊、山羊、兔子、狍子等等猎物。 铁匠作坊建在那个废弃的军堡内,每天都热气腾腾,蓝进魁、齐大山和齐小山以及十七八个汉人青壮年都挥汗如雨。 这些青壮年有一半以前做过铁匠铺的学徒,有两个已经出师了。 年轻的铁匠都在打制农具,技术最好的蓝进魁和齐大山按照黄毅画出的图纸打制米尼枪。 农具的打制相对容易,但是黄毅要求的枪管不简单。 首先必须用大锤反复锻打苏钢,增加材料的密度,然后才开始钻枪管。 两个老师傅一边研究一边尝试,只可惜干了接近一个月,都没做出一根符合质量要求的。 黄毅不气馁,一个月不行那就两个月三个月,只要在苏钢用光时完成一根开了线膛的枪管就是胜利。 他已经意识到当下开膛线钻头的硬度不够,工艺也不行,线膛枪必须靠蓝进魁、齐大山这样的大师傅精工细作,能否完成不仅仅凭手艺还得一个好运气。 这种生产方法,不仅仅成本过高还直接导致难以量产。 因此黄毅认清现实,不指望短时间里就能拥有一支使用线膛枪的热兵器部队。 弓箭、鸟铳、鲁密铳、抬枪、虎蹲炮、弗朗机炮等等大明以有的装备才是主流。 其实大明的武器根本不落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腐败得无可复加。 为国当兵的人受鄙视,军饷被层层克扣吃不饱肚子,养不了家小,跟建奴对阵时理所当然一哄而散,还能奢望他们为国尽忠? 黄毅相信跟所有的将士们同甘共苦,每天都跟他们讲英雄的故事,这样的队伍必然能打敢拼。 根据地一直是有教无类。 妇女们也都跟着黄毅、汪柏山识字、训练,她们还在根据黄毅背包的样子用牛皮、羊皮缝制双肩包。 黄毅的要求是,这种包人人有份,先确保青壮年、少年男子能够背上双肩包参与战斗。 大草原上没有棉花但是羊毛很多,妇女们基本上都会纺毛线织毛毡。 黄毅曾经指点张氏用毛线织了一件本色毛衣穿在防刺衣的外面,冲锋衣的里面,顿时暖和多了。 再织一件毛裤穿上,加上防弹衣和棉甲,零下二十度的严寒,都不足惧。 黄毅不会织毛衣,但是知道怎么织,因为以前经常见老婆用竹针打毛线衣。 绝大多数汉人妇女心灵手巧,知道毛衣能够贴身穿特别暖和,用几根细细的竹棍凭借手工就能织得出,都来找张氏学技术。 然后大家的聪明才智体现出来了,许多女子在劳动中发挥出了想象力。 不到两个月时间,花色针就有了好几种,智、勇、双、全、鹏,虎啸川兄弟俩、汪柏山等等都拥有了一件白色有点泛黄的毛衣。 这就是羊毛的天然色。 人是群居动物,其实最怕孤独。 根据地聚居区人多热闹,温暖的大教室里,妇女们聚在一起打毛线有说有笑,毕顾氏当然喜欢。 三个小孩子终于有了新玩伴,来了就不肯走。 毕家六口人已经不住在山坳那边的茅草屋里,搬到根据地聚居区来住地窝子。 毕大喜这段时间最开心,因为他有了章东、齐小山、黄大智、等等年纪相仿的朋友,还能够识文断字听故事。 这个少年是在山里长大的,翻山越岭如履平地,他从小就学习射箭,而且有这方面的天赋,技术不弱于蒙古人的“哲别”。 黄毅发现了他的特长后奖励他一副威力强大的步弓和整整两个箭插的羽箭。 根据地虽然简陋,但是毕自通感觉到了一种无以言表的…… 怎么说呢? 他没文化说不上来! 这其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毕自通见黄毅好像喜欢毕大喜,厚着脸皮请求黄毅收毕大喜做弟子。 黄毅原先是以收家丁的模式开始,并且给智、勇、双、全、鹏改名、改姓了。 后来觉得他是个穿越者,应该有放眼天下海纳百川的胸怀,没有必要这样做,所以没再给谁更名改姓。 古代相当看中师生关系,欺师灭祖的人根本混不下去。 黄毅教所有人识字、算术,理所当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