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应运而生
br> 这当然是黄毅教的,只不过黄毅不知道该加多少,最后的比例都是大师傅们摸索出来的。 黄毅不止提议加萤石,还有石灰石、石灰、氧化铁皮、铁矿石、烧结矿等等。 反正黄毅把有关资料记载的,这个时代能够识别的可添加剂都说了。 通过脱碳加碳增加钢材的硬度也说明了。 有了黄毅指出基本正确的方向,再有因为待遇好,得到尊重,所以积极主动工作的大工匠们集思广益。 根据地生产的钢铁当然是质量越来越好,品种越来越多。 有了合格的钢铁制造黄片、击锤,齐小山他们打制的燧发枪终于达到了接近八成的发火率,开始量产。 当然,这个量并不大,一个月三四十支,大概每个月能够增产三成。 生产出了能够制造合格黄片的钢材后,黄毅画了图纸,要求大师傅们开始打制螺旋弹黄减震器。 他脑子里有了构思,准备制造舒适轻便的四轮马车。 根据地城池不适合设计水力机械,因为河流、湖泊的水有大半年不是结冰就是流冰凌状态。 但是根据地有个得天独厚的大好处——畜力远多于人力。 所以畜力百斤、千斤大锤就应运而生了。 蓄力大锤不是黄毅的金手指,齐大山、蓝进魁、刘汉等等大工匠以前都见识甚至于使用过。 只不过根据地的畜力大锤比他们以前看到过的大很多罢了。 蓝进魁、刘汉等等大工匠觉得很大、很震撼的畜力锤,在黄毅眼中不值一提。 一千五百明朝市斤的大锤,需要六匹马或者三头牛才能拉动、提升,瞧上去比较厉害。 其实在后世这算个啥?就是个一吨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