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廷已来,才又稍显有些精神,屏退左右,一君一臣就在这房间密谈。
只见朱厚照无力的说到:“辛苦杨大人深夜赶过来,本应回朝再说,但我怕是撑不到回去了。”
敬廷道:“皇上圣安,还望圣上好好修养,早日回朝。”
朱厚照吃力的笑道:“杨大人怎么也学阿谀奉承的那一套了?”
敬廷道:“仲舒不敢!”
朱厚照并未过多理会,只是虚弱的说道:“我这一辈子过得特别荒唐,我本不想做皇帝,但我又不得不做这个皇帝。我知道我做过许多荒唐的事,但好在有杨大人一众,大明朝才能安然无虞。”
敬廷闻言,也甚是感动。说实话,朱厚照虽荒唐,但还是能辨是非,知轻重。虽然平日杀伐果断,一心只想做个大将军,但平日重用的大臣能臣,也大都能尽其才。正德年间,也不乏出现了一些名臣名将,如刚刚平定宁王之乱的王守仁,还有著名学者王阳明。六阁大学士也个个都是名人名士。先后重用李东阳、杨敬廷等为内阁首辅,使刚经历‘土木堡之变’的大明朝,又呈现一片盛世。
只见敬廷说到:“请问圣上急召微臣前来,所谓何事?”
朱厚照道:“凭你杨大学士一世聪明,不可能不知道吧!”
敬廷道:“还请圣上吩咐。”
朱厚照唤来一司礼监太监,命他偷偷准备好笔墨,随后又退了出去。朱厚照随即虚弱的说道:“朕此番召你,主要有二事相商。”
敬廷道:“圣上请讲!”
朱厚照道:“此次宁王谋反,我本应回京受降,但目前情况怕是回不去了,还请你妥善处置此事。”
敬廷道:“请圣上放心,仲舒定妥善处理。”
朱厚照歇了一会儿,又道:“世人皆知我正德皇帝没有子嗣,倘若我还没回京便死了,这朝堂免不得又有一场血雨腥风!”
敬廷明白,朱厚照这是要偷偷立储,但敬廷不好过问皇家的事,于是便说到:“圣上打算立谁为储?”
朱厚照道:“杨大人以为,谁可接任大统?”
敬廷默不敢言,他深知有些话不可随便说,特别是在立储一事上。
朱厚照道:“不瞒杨大人,朕一生荒唐行事,认为自己还年轻,并未想过这些问题。而朕的叔父,叔祖都造反,所以我将皇位让给谁都不放心!”
敬廷道:“继任大统,乃关国运,还望圣上三思!”
朱厚照道:“《皇明祖训》曾有言,倘若无子,兄终弟及。但朕也不曾有个还健在的同胞兄弟。”
敬廷也不知如何是好,一面是武宗皇帝即将驾崩,一边又是皇储接班人。自宣宗后,皇子便不再朝中担任重要职务了。这也导致这些皇子和朝中大臣并不是太熟悉。朱厚照见敬廷不语,心中也不免宽慰,敬廷至少还是没有独掌大权的想法,于是接着说道:“华盖殿大学士杨仲舒听封!”
敬廷闻言,立刻跪下伏倒在地。只见朱厚照说到:“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杨仲舒,劳苦功高,特封做左柱国,其子杨青,官复翰林院修撰,所食俸加一品。”
敬廷闻言,赶忙谢恩。朱厚照又让其代笔,敬廷执笔而立,只见朱厚照说到:“朕荫于祖上,得掌大明,然不甚有何卓越功勋。今朕还无子嗣,便已归天,实愧对先祖。朕时刻牢记先祖圣训,不敢有违祖制,倘若朕未定皇储,便不幸归天,擢太后张氏、大学士杨仲舒商讨拟定。后世之君,当以兴盛大明为己任,保大明传千秋万世....”朱厚照停止后,敬廷也已写完,随即便艰难坐起身来。敬廷拿来玉玺,朱厚照读罢,用力的印了下去。
朱厚照又留敬廷商讨许久,才放其离开。待敬廷回到家中,已接近天明。翌日,敬廷携武宗‘遗诏’找到了太后张氏,张氏看罢,也不知如何是好:“但凭阁老去做吧!”
敬廷闻言,将诏书留在太后张氏手中,随后便回到内阁中去。敬廷先拟定诰命,诛杀宁王朱宸濠及其党羽、家眷三百余人,随后又召兴献王朱厚熜、泾简王朱祐橓、汝安王朱祐梈、寿定王朱祐榰等四位藩王入京,准备从其中挑选合适的人继承皇储。泾简王朱祐橓与汝安王朱祐梈不愿当皇帝,便早早离京而去,只剩兴献王朱厚熜与寿定王朱祐榰。此时仅兴献王朱厚熜有子嗣,所以他成了皇储的第一人选。张太后也应允,于是敬廷便默默在暗中安排此事。
三月十四,朱厚照预知将死,弥留之际让司礼监太监传口谕与太后:“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随后朱厚照驾崩,享年三十一岁。
朱厚照死后,敬廷拿出《皇明祖训》,又让张太后拟发遗诏,并亲自迎朱厚熜自兴王府所在地安陆府回京继位。杨敬廷根据遗诏命太监张永、武定侯郭勋、安边伯许泰、尚书王宪挑选各营兵马,分布在皇城的四门、京城的九门及南北要害地带,厂、卫御史安排他们的部下四处巡逻防备。又传达武宗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