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模拟进化
虽然没有什么头绪,但是现在的进化图录有了全新的功能,正好可以让元试着用来模拟一下血亲的进化。
甚至还可以用来模拟自己的进化。
首先的改变便是血亲后肢的进化。
但是强壮有力而又足够长的后肢会让陆行者们躯体的后半段处于一个上升的情况。
虽然通过调整整体行动的姿势,原本的奔跑成为了连跑带跳的行动方式。
但是由于过长的躯体结构,以及过重的身躯质量,这种连跑带跳的行动方式显然对于身体的负担非常之大。
这种略显长度的后肢在经过模拟之后,元得出结论,其对于陆行者的移动并没有任何帮助,甚至还会拖累陆行者原本的移动方式,让本就快不起来的速度变得更慢。
思前想后,元将之后的进化模拟改为了同时加长陆行者的四肢长度。
改变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陆行者自身那过长的身体,导致整体情况的变化朝着无比滑稽的方向发展了。
身体确实不是越往后越翘了,改为中间向下凹陷了。
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从进化图录对于陆地环境的模拟上来看,陆行者躯体中间的脊柱弯曲度显然是不正常的。
一时的弯曲或是算不了什么,但是长时间的弯曲,对于陆行者的躯体状况而言,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当然改变的方式还是有的,那就是加强躯体以及四肢的力量。
而在增加了这方面之后,陆行者的身体看上去正常多了。
但增加力量之后,势必要迎来一个全新的问题。
那就是体重的增加。
体重的增加无疑会导致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事情发生——奔跑变的更加困难。
而即便是元做的绝一点,不管不顾自身血亲的身体问题,强制性的让陆行者们朝着这个方向生长。
在不增加体重的情况下,陆行者们奔跑的速度同样没有斑猎犬更快。
所以很显然的一个问题就是,元不可能同时兼顾血亲的体型以及速度。
若是想要将血亲的速度提升起来,元势必要让这些血亲的身体结构保持在一个相对不那么重的情况下。
如何保持?
不要变大。
由于陆行者的进化中,元并没有使用进化质进行催化,所以绝大多数的血亲仍然处于一个进化的过渡阶段,并没有完全成为那个能够用肺呼吸的陆行者。
而剩下的那些血亲甚至连进化都还没有开始。
所以元在看到这些血亲的时候,便想到了这样的做法。
从斑猎犬们的进化过程中看,在元离开猿岛的时候,已经有斑猎犬从小体型的1.5米变成大体型的3米。
3米高的斑猎犬,并没有因为他体重的增加而过分的减少自身的速度。
可以说,如果元在一开始便完成了陆行者的身体结构的话,那么在这之后,若是陆行者的躯体在后续的进化中,即使体重增加,体型变大,他们的奔跑能力依旧不会下降太大。
因为这样的进化,是在一个成熟的生物结构下进行的。
元最终决定先将这种成熟的生物结构弄出来再说。
将体型从原本的6米,放到现在的仅仅4米长度之后,为陆行者们安装足以奔跑的四肢的计划似乎更加顺利了。
除去那接近一米长的尾巴后,3米多长的身体在安装了更长的四肢之后,从奔跑的可行性上来看确确实实的实在了很多。
从进化图录的模拟上来看,健壮而具备足够长的四肢完全能够带动这样的陆行者完成奔跑的动作。
而且整体的协调性也并不差。
只是,想要奔跑的更快一些,陆行者们还需要做出一个改变。
那就是将自己的尾巴变细一点。
那种又长又宽的尾巴是适合在水中行动的,但是并不适合在陆地上奔跑。
在离开海洋之后,可以预见的是,陆行者们想要长时间的呆在水中,已经是一个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而且元也不需要这么多的陆行者在水中活动。
那批征战猿岛后留下来的陆行者显然是无法进化为元设想的那种陆行者,所以未来如果遇到水域的话,就由这类的陆行者为主要行动力量。
即便是这类陆行者死光了。
元不是还有缠绕者、横行者以及穿刺者吗?
当然为了更好的区分两者之间的不同,元将当前正在模拟的进化类型命名为了奔跑者。
陆地生物长久的追求于奔跑。
同时奔跑也贯穿了很多陆地生物的一生。
所以元也希望奔跑者将成为他进入陆地之后的一个全新标志。
至于为什么是进入陆地之后。
因为奔跑者的进化设计注定了他们不可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