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鲁肃治政
抽丁,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就当给狗官和黑官府打个短工,忍一忍就过去了。
几百上千年来,老百姓大都是这么过来的。
只要有口吃的,底层人民都会得过且过,不会轻易与官府为敌。
但鲁肃这次征丁,却是采取了募丁制的形式。
不仅采取了募丁制的形式,还选择了最优厚的方式——以粮食作为服役的报酬。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的同时,社会经济情况也愈发混乱。
尤其灵帝、董卓两次改铸铜钱,导致币制彻底混乱。关中地区原本数十钱、数百钱一斛的谷子,在灾年竟然卖到了一斛数十万钱!
等到了这兵荒马乱的乱世,五铢钱的效用远远抵不过粮食谷物这种硬通货。
百姓们要钱有什么用,饭都吃不饱,命随时都可能丢,要钱有什么用?
一斛麦子卖三十万钱,那也没用啊,明天一斛麦子的价格就涨到五十万钱了。
而且到了这种时候,根本没人敢卖粮食。
什么,你家有余粮能卖?饥民不一拥而上把你家连人带骨头都给吃干净了!
诸侯们要钱也没用!想想诸侯们在乱世里最注重什么?
军队!
维持军队最需要的是什么?
粮食!
搜刮钱财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购买马匹和粮食。
因此,鲁肃这一手以粮募丁,对于广大柴桑百姓来说,数十年难得一见!
十里八乡的老少爷们,一听县城城门口贴出了以粮募丁的榜文,天还没亮就跑来排队了。
柴桑县府的差役们不得已,凌晨就上了班,出城维持秩序,还平息了好几起插队引起的争斗事件。
柴桑、历陵、海昏等县今年秋天大丰收,袁耀是知道的。
因为上缭城里的彭家留下来的粮食还没用完,加上战事的变化,袁耀暂时还没征集各属县的粮食。
但袁耀是打算过年开春就出兵江东的,没有充足的粮草万万是不行的。
或许,自己要敲打一下鲁肃了。
袁耀避开众人,就要进城。
经过城门口的时候,却听到周围柴桑百姓们的议论声。
“我们不要粮食,只要鲁县令一句话说修哪里,我们一家三口就住在工地上!”
一个脖子上架着一个男娃娃,手里拉着一个妇人的年轻庄稼汉,举着锄头喊道。
“对,今天我们都是自愿来的,一听鲁县令需要人手,我让老娘们大半夜烙了饼背着赶来的,不需要鲁县令再发给我们粮食!”
一个背着鼓鼓囊囊行囊的汉子叫嚷道。
“难怪我一直闻着啥味这么香,原来是新烙的饼啊!”
“我没带多少干粮,但把家里菜园的菜都拔了,等会去了工地,我拿我新鲜的菜换你的饼,如何?”
一个推着满满一车蔬菜的老菜农,盯着那个背饼的汉子流口水道。
“这不是十里坡的蔡叔么,怎么带这么多菜,你家不是靠卖菜为生的么?把菜都拔了你怎么过日子?”
蔡叔骄傲的仰起了脖子:“以前卖菜是迫不得已,被县里那曹县丞的小叔子占了我家的水田,只能卖菜讨个生活。”
“今时不同往日,有鲁县令这样的好官做主,把咱们柴桑县的贪官蛀虫都绳之以法了,我家的水田都悉数还给我了,我老汉这副老骨头,再也不用每天起的比鸡早,半夜爬起来摘菜运到早市上卖菜了!”
问话那人一拍脑袋,惭愧道:“我怎么把这茬忘了,我想起来了,那姓曹的狗贪官占了你家十几亩上好的水田,逼得你只能在河滩种菜……”
“唉,一晃都十几年过去了,我都忘了蔡叔家以前种出的稻米啥味道了,那香甜可口的大米粒,说起来当时谁不羡慕你蔡叔家的水田呐!”
蔡叔似乎也陷入了回忆中,涕泪横流道:“老汉我这辈子也没想到,在有生之年祖宗的田产还能回到我手里……鲁县令的大恩大德,我十里坡老蔡家没齿难忘!”
“这一车菜,比起鲁县令的功德,实在不算什么。”
周围众人深有同感:“鲁县令虽然来咱们柴桑不到一年时间,但干的桩桩都是实事、好事!”
“这半年多,鲁县令对咱老百姓轻徭薄赋,减免租税;开设义粥,救治穷苦;让咱们在青黄不接时能吃上饭,丰收了家里有余粮,实在是仁德啊!”
“鲁县令可不只是仁德,还有雷霆手段!他一上任就惩治贪官污吏,把县里的蛀虫们都一锅端了。连同县里那些欺行霸市的混混都收押进了监牢,还把那些鱼肉乡里的恶霸都给惩治了,还咱们柴桑一个清净。”
“是啊,鲁县令这半年多干的事,数也数不清,比咱们之前几十年十几个县令加起来还要多!”
“那些个沽名钓誉,沆瀣一气的狗官、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