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些事情的调查还需要时间,一时半会儿急不得。
所以摆在朝臣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应该如何处置崔景源此人。
按道理说这么大的罪名压在头上,十个崔景源都不够杀头的。
可大家都心知肚明,他本人无所谓,关键是站在他背后的崔家对这件事情到底是何反应?
崔家,六姓之一,整个大魏门第最高的世家。
他们几百年的积蕴非常之恐怕,一旦发动起来恐怕不仅是燕州,至少也得有两三州之地会陷入羁糜之中。
所以,皇帝即便再愤怒,也必须投鼠忌器。
今日的朝会,为的就是商量这件事情。
朝臣们分成了两派各执一词,一方认为必须杀掉崔景源以儆效尤,否则大魏律法的威严何在?
另一方则认为绝对不不能这么草率,必须现看看崔家是何反应再说。
两方争吵不休,已经闹了两三天的时间。
今日朝会刚开始不久,随着工部尚书旧事重提,口水仗又打了起来。
现在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崔家的反应。
他们一天不出招,朝廷和皇帝这边就必有所顾忌。
所以,皇帝这两天非常上火,连带着朝臣们也遭了不少罪,一句话不对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痛骂。
珠帘之后,皇帝冷眼看着朝臣们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心中想的却跟这件事情没多大关系。
崔景源此人杀与不杀就在他一念之间,哪怕就是立刻拉出去砍头,崔家又能如何?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这件事情的起因上。
根据杨武成的汇报,说是崔景源为了一己私利擅杀百姓,但没有说明具体原因。
他派人暗中调查的结果则是崔家丢了非常重要的账本,所以崔景源才不惜一切代价如此铤而走险。
那么现在有个关键的问题摆在眼前。
崔家,到底是什么打算?
杀人不可怕,帮崔景源说话也不可怕,甚至于暗戳戳的威胁他都能忍受。
但唯一不能忍受的,就是崔家做出来的这些事情,其背后目的到底是什么?
难道说……
想到那个猜测,皇帝眼中寒光一闪而逝。
他绝对不会容许,有人挑战皇家的权威!
“安静。”
皇帝蓦然开口,让朝堂寂静了下来。
“既然崔景源犯下了如此大罪,你们还有什么多说的必要,难道当我大魏律法是摆设不成?”
“大理寺卿何在?”
“臣在。”
“此事就交由你查办,务必严格依照律法治罪,绝对不能姑息任何一个案犯!”
大理寺卿脸上一片苦色。
这个烫手山芋调掉到他身上实在是无妄之灾,只要崔家那边不松口,他就根本没有那个胆子按照所谓的“律法”行事。
可皇帝陛下1命令又在哪里,不办事又不行,真真是左右为难。
皇帝可不管他心里是什么想法,把事情扔出去之后就忽然转头说起了另外一件完全不想关的事情。
“对了,如今宫中的瓷器用度有些紧张,赶紧派人催一催燕州那边,让他们尽快上供一批精良的瓷器。”
此话一出,脑子灵光些的大臣已经反应了过来。
皇帝这句话虽然看似无关,但实际上是一种暗中的试探。
朝中人人都心知肚明,瓷器生意就是崔家在把控。
皇帝偏偏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说出这样的事情,不就是要试探一下崔家的反应么?
倘若他们按照要求交付了瓷器,那就证明这件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至少崔家是不想跟朝廷和皇帝翻脸。
但如果崔家没有交付……
那,恐怕大魏又将迎来一场巨大1动荡。
就在这时,顾文昭忽然走出了朝班。
“陛下,臣有本启奏。”
“哦?顾爱卿有何事?”
顾文昭面无表情的道:“臣怯以为崔景源之事不能放过,否则只会是姑息养奸。但同样的,崔家也需要十分注意。臣建议不妨让燕南侯和冠军侯两人调集军队做好布防,以免有些奸贼狗急跳墙。”
此话一出,朝中瞬间鸦雀无声。
这可不是什么玩笑话。
如果皇帝真答应了顾文昭的建议,那就证明他心中已经默认了崔家会造反的事情,绝对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到时候可不仅仅牵扯到崔家,还会牵连到其他世家和各方势力。
眼下好不容易达成这种缓和的局面,谁都不想突然之间给打破。
户部尚书郑弼时连忙道:“陛下,顾大人,此事万万不能去做啊!崔家五世三公,乃是大魏绵延至今的大功臣,可不能寒了他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