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机械化三大策略
以减少至少十万的农业人口人力。
因为时间比较仓促的原因,这些销售情况大部分发生在悉尼和墨尔本等大城市周边,较远地区的销售并未正式开始。
预计在农用机械补贴普及到澳大拉西亚所有城镇和农场之后,才会迎来农用机械产品的真正热销阶段。
这也会让澳大拉西亚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人力,为其他行业的发展增添无尽的动力。
当然,农用机械的普及也不只是这么简单。首先是目前的所有农场根本不可能零基础的迅速熟悉并且操控农用机械,这也代表着政府必须组织相关的人手向每一个购买农用机械的农场教授这些农用机械的使用方法。
这也是一个大工程,每个农场的情况不尽相同,需要一定的时间让这些农场彻底掌握农用机械的使用。
当然,这也只是农业方面彻底机械化的一大阵痛而已。等到这些农场彻底熟悉了农用机械的使用之后,接下来购买新的农用机械,就不需要政府亲自去教了。
土地想要实现大规模并且完全的机械化,单纯的购买农用机械并不能做到。
除了普及农用机械之外,尽可能将现有的农场集中,将小农场整合成大农场才是好办法。
目前澳大拉西亚部分小型农场太过分散,有少部分农场甚至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机械设备。
或者换句话来说,这种小型的农场购买机械设备并不划算,因为他们本来的员工数量也不多,购买机械反而成了另一种负担。
如果不能将这种小型的农场整合成较大的农场,他们始终是澳大拉西亚农业机械化的阻碍。
对此,农业部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农业的产业化。
鼓励小型的农场合并成股份制的农业公司,联合起来变成中等规模的农业势力,和那些规模较大的地主以及企业进行抗争。
这样一来,农民在农业方面才有足够的收入,也才会有足够的话语权。
当然,这样的概念注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那些小型农场主所接受。
毕竟农场彻底产业化之后,这些农场主也会十分关注自己的利益分配。
想要将小型的农场整合成中型或者大型的农场仍然任重道远,但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也不是不能实现。
对此,农业部门又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那就是零地换整地,通过土地交换的方式尽可能让同属于一个人的农场连接起来,让农场的规模变得更大。
除了土地交换之外,还可以选择让政府以市场售价购买整个农场,随后在其他地区修建新的农场。
反正澳大拉西亚的土地还是十分广泛的,找到新的合适修建农场的地区并不难,难的是拿到政府的土地许可。
不过这些出售给政府的土地份额,都可以用市场价在其他地方购买足额的土地。
这也相当于土地交换的另一种方式,只不过是直接和政府进行交换的,可能实际获得的利益就没有那么好。
大量的农用机械的订单让农用机械厂的生意变得繁忙起来。如果不是坦克从农业机械厂分离的话,恐怕此时的农用机械厂已经能用忙的焦头烂额来形容了。
就算如此,农用机械厂的负责人和员工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从二月份开始,几乎每天都有上千个农用机械的订单。
这也让农用机械厂进入三班倒的状态,为的就是尽可能生产更多的农用机械,满国内因为农业进一步机械化而导致的大量农用机械的需求。
很快,因为大量农用机械的普及导致的好处已经体现了出来。悉尼的求职市场突然涌入了一大批求职者,这也为悉尼的各行各业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发展速度也变得更加迅速。
3000字
今天继续日万,已更30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