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此人下场不好
“殿下。”安舟时让侍卫驱马追上来,苦愁着脸提醒:“八爷可是宋泠?刘妃的儿子?”
他到现在都不是很能分清宋沅兄弟姐妹几人的关系,所以很谨慎的先问了问。
宋沅点点头:“是他,先生知道他?”
“殿下别和他打交道,此人下场不好。”安舟时看了看侍卫,不太敢明说。
宋沅明白他的意思,安舟时对他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很了解,虽然因为她的存活改变了很多进程,但有些事可能早就发生了,不是那么轻易被改变的。
“先生觉得,他这么想让我去是为什么?”宋沅稍稍放慢速度,回头瞧了一眼,只见那几人已经上马,正望着他们。
安舟时眼睛转了转:“是好东西,能在西北种出来十分不易,匈奴也是需要冬日御寒的,偏偏匈奴是游牧民族,农耕对他们来说并不现实,他们只能找人买,或许以前能到关外去买,如今西北种了,他们自然也能到西北来买,何况西北的会优先供给给军中,这里头可操作的东西多了去。”
安舟时的心眼子也就这么多,说话直接的很,卫晏和两个侍卫听得默不作声,谁也不敢发表看法,宋沅到是笑了起来。
“所以,先生认为他所谓的朋友是匈奴人,找到我头上来是为了和我谈生意。”
安舟时点点头:“所以,殿下可不能去,去了,成事了,殿下会被拿捏住把柄,和他们就成一伙的了,不成事,能不能平安离开都说不准。”
秋收后她就要立刻赶回张掖,否则会耽误很多事,为此接下来的行程十分紧凑,西郡,西平,武威,这三处是主要种植的地方,宋沅一到,便让郡丞召集当地的纺织商登门会面。
郡内如何分配给这些纺织商地她不管,这里头有猫腻她也不管,吃点油水不可怕,只要能把事情办成就行,她的目的,就是与这些纺织商商议将纺织制衣一事下放给百姓妇人,她要替普通百姓争取一个在漫长冬日也能谋生计的机会。
西海郡的情况比酒泉好不了多少,依旧是贫苦交加饱受匈奴侵扰的地方,有了酒泉的经验,宋沅并未在西海郡耽搁太久,翻了人口册子盘了库,又到就近的农田去转了转她就动身走了。
他们继续赶路,为了避免麻烦,夜里休息时都缩短了时间,进入西海郡后,宋泠的人都没有袭扰,宋沅也算松了口气。
张掖还有一大堆事等着她呢,她不能多耽误。
宋沅在街上逛了两日才去见了金城郡丞,照例盘了库之后她就走了。
宋沅笑的更开心了:“先生放心,我心里有数。”
他们耽误了些日子,如今已经秋收过半,街上都能瞧见拉着地瓜小麦的马车,这两样东西丰收,是运往西北的好东西,产量高价格便便宜些,到了西北也能卖上价。
如今小麦盛产,聪明的百姓极快的学会了食用小麦,各种面食相继出现,黍子面做的东西在市面上已经不太能找到了。
他们已经离开宋泠的驻地了,宋泠胆子再大,也不敢跑到别人的地盘闹事,否则,都不用她开口,自会有人找他的麻烦。
一次次商谈讨价还价之后,三郡相继开始请缝娘来教导妇人制衣一事,时间紧迫,但好在布匹是早已经准备好的,她们只需要按照规定的尺寸将衣服做好就可以了,几天功夫就能出师。
一路快马返回,秋收已经接近尾声,各郡都上报了的产量,前去各地核查的周世贤也带着人回来了,所有的数据他都写的清清楚楚,每一笔都标注的明明白白。
将各郡上呈的文书与周世贤核查的数目一对比,数据与安舟时预估的产量相差不大,虽说各郡都有几百斤上千斤的出入,但宋沅并不想过多计较。
街上的吃食也多了不少,西北原就有吃面食的习惯,这依托于百年前小麦种植的兴盛,只是遭遇了百年废耕放牧后,小麦在这块土地上几乎绝迹,面食也变成了黍子面为主的东西,不仅粗粝难以下咽,做出来的东西也没办法精致。
宋沅在街边吃了碗汤面,劲道的口感她很是喜欢,比在军中吃到的馒头汤面适口多了,她想起安舟时做的饺子,当时只觉得新奇,如今却倍感美味,只可惜安舟时在西平的时候就和他们分开了,他惦记着自己种的,要回去守着才放心。
宋沅还去了趟金城郡,这里是大多数客商能来的最远的地方,所有运往西北的粮食布匹都要从此经过,为此客商极多,宋沅甚至在大街上听到了南方口音。
她无法要求每一个官吏都两袖清风,更明白一个能干事的贪官比一个只在乎清廉的无能之辈能值得委以重任,所以她愿意放水让他们吃点甜头。
对衣服的质量宋沅也有要求,明明白白告诉这些纺织商,若军中查出不合格的衣裳,他们是要承担责任的,利润与责任是挂钩的,一切要求白纸黑字写的明明白白,当着她的面,这些纺织商就得按下手印,以防抵赖。
做这些事的间隙,她也不忘到田地里走一趟,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