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悲愤之余
,给了我一些银子,意在让我不要再去麻烦赵家人。”
刘永铭气道:“这真不是人办的事情!难怪赵家一代不如一代了,现在赵家也就剩下赵伯伊有点出息了。”
赵振华说道:“我并未怪罪赵家,毕竟我姓叶而不真的姓赵。而且他们也送了些银子给我,至少那几年我并不担心饿死。再者而言,我在赵家的族谱里是挂名在赵伯传名下为继的。当时朝廷那里正在打压世家,赵家首当其冲。族中宗祠田亩愈少,新族长说这些祠堂田亩是供给后辈读书所用,不能白养活我。言外之意那是……那是最后一笔银子了。”
刘永铭深吸了一口气:“你倒还是个苦命人!后来你是如何过活的?”
“我当时其实并不缺钱花。我爹死的时候我已十岁了,也算是懂些事了。每日弄几块干饼吃足矣。有赵家给我的那些银子我能过活很久。而且我爹死后,家中的药铺被人盘下,又得了一笔银子。家中还藏有一些珍贵药材,光光那两支千年人参便让我便卖了四百多两银子。就那些银子,即使我游学数年,到现在还都没花完呢。”
各朝代的银子兑算成现代货币都是要考虑当时社会贫富情况的。
唐朝因为对外贸易的原因,也使用银子交易。
在唐玄宗时期一两银子差不多是八百块钱。
到了唐朝未年,一两银子能值一千四百块。
明朝初年,如洪武、永乐时,并不使用白银用为货币,并且加以禁止。
随着经济的繁荣,市场需求关系的改变,民间开始偷偷使用白银进行大宗商品交易。
由于需求量大,朝廷已经没办法禁止,于是便在正统年间正式允许民间使用白银交易。
当时一两银子也差不多八百块左右。
清朝康乾之时由于白银大量流入华夏,正常时也就值七百块钱。
最低时一两银子不过三百多块。
但晚清时,由于不平等条约白银大量外流至列强的手上,导致白银面值上涨。
最贵时可以值一千五百块钱。甚至到后来,四块银元就能买个丫鬟回家。
而这个时代,由于是乱世,白银也是十分值钱的。
一两银子,差不多有一千一到一千二之间。
在这个万元户还是传说的时代,刘永铭的百万两银子就值十几个亿了。
而赵振华的四百两银子,差不多也有四十五万块。
赵振华虽说不上有多节俭,却从来不铺张浪费。
他一年用个三万块也就顶天了,再加上他中了举人以后就有收入了,以至于那四百两银子用到现在还有的剩。
刘永铭哈哈笑了起来:“当时你才几岁呀,卖如此贵重的东西,也不怕被人骗,给你二十文钱了事?”
赵振华言道:“我之前的运气虽说不好,家境遇祸。但后来却是好了许多。颇有贵人相助。卖千年人参是一位先生帮我卖的,所以当时我并未吃亏,那教书先生即是后来我的恩师。”
刘永铭一愣,说道:“教你工科的?”
“是。但他也只教我工科,他说他并不善长文章,还帮我去找了杜家,让我在杜家学堂那里读书。”
刘永铭深吸了一口气,他又问道:“简字也是你跟他学的?他有没有教过你符号……就是一种极简单的笔画用来替代一些算术算法此类的东西?”
赵振华好似是看到了知己一般,连忙说道:“有。那位先生十分博学,与我说了那些符号是梵文入我中华之后的变化符号。我后来拜访过一些名家,从他们那里看到了一些梵文译书,得以确认,并无可疑。六爷是不是也以为教我工科之人即是赵子季?”
赵振华一点也不傻。
刘永铭点头说道:“哦,是。本王的确是这么想的。”
“绝不可能是!”
刘永铭问:“为何如此笃定?”
赵振华解释道:“其人心善。我所便卖千年人参所得之银两,其分文不取。不仅如此,他还担心我之年幼,银子被旁人所夺,而暂住于我家,保我平安。也因此其在我家中教我读书学字。他曾为一己之专长为邻里农人排忧解难。不仅画以图纸,筹款建造水翻车,还造他人所未见之粪丹,助苗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