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再次去边关
早地站在金门关的南门外,亲自迎接晋王。
时隔八年,昔日的老伙计们再次相见,耿长山老泪纵横。他给晋王行过礼之后,就拉着晋王的手,泣不成声,
“王爷,我的王爷哟,我总算又见到你了,你的身体大好了吗……”
晋王也很感动,
“多谢关心,我已经全好了。”
已经是副统帅的王昆见到昔日并肩作战的晋王,更是热泪盈眶。他见过礼之后,也拉着晋王问长问短,
“王爷,这么多年没有见到你,我们可想您了!您一向还好吗?”
“好!都好!你看,我不是好胳膊好腿站在这里吗?”
其他跟晋王打过交道的将领们,也都纷纷给晋王行礼,晋王不停地说着“免礼!”“不必客气”的话。
站在道路两旁的士兵和城中的百姓更是欢声雷动,
“欢迎晋王战神的到来!”
看到这样的场面,晋王也感动的湿了眼角,心想,
本王何德何能,受到大家的如此爱戴?由此可见,一个当政者如果爱民如子,根本就不需要去刻意地标榜自己,也不需要强权严苛施压。无论哪一个朝代,人生下来最大的意义,就是好好活着。统治者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百姓就能幸福安康,社会秩序就能一片大好。反之,百姓受苦受难,民不聊生,都活不下去了,不揭竿起义不暴动,那才奇怪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是这个道理。
虽然晋王是一个王爷,可是在耿长山的心目中,他把晋王当做兄弟一样的存在。几年前,听说晋王深中剧毒,无药可治,他曾经为晋王心疼不已。如今,见到晋王又活蹦乱跳地出现在眼前,他哪能不激动呢?
边关将士和百姓看到曾经给他们边关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战神晋王,又回到了这里,他们哪能不兴奋呢?
晋王他们达到金门关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分,边关战事已经停止。晋王等人走在满目疮痍,到处是伤员的大街上,心情复杂不已。想当年,自己在这里的时候,打了那么多大胜仗,整个金门关也是欣欣向荣。
晋王主张兴民政策,西北苦寒,发展不了农业,但是可以与内地经商,发展商业。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却也让金门关繁荣昌盛了一阵子。他走之后,边关基本上没有什么战事,耿长山就将晋王这个富民强兵的政策,继续贯策下去,致使金门关的军民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
要不是匈奴再次犯境,他们还能再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今天看到的情景,也太惨烈了,晋王心中愤恨不已。这更坚定了他坚决消灭外敌的决心与信心。
他和耿长山、王昆等人边走边聊。顺带了解一下最近的战况,和敌人的实际情况,不知不觉中,晋王就把边疆的情形摸了个七七八八。
原来,边关的实力并不是太好。自从老皇帝去世以后,军队人马基本上没有得到任何补充,尤其是这几年的天灾人祸,常常出现克扣军饷的现象。最最重要的军粮,也是少的可怜。尽管边关自己经营的很好,可也架不住内地干旱,粮食供不应求,及使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边关守军少说也有几万人马,像金门关这样的大关口,又是战乱最易爆发的地方,守军都在十万人以上。这么多人,每天要消耗多少粮食?军中都是年轻力壮的汉子,平均每天吃粮二斤,那么每天就需要二十万斤粮食,每个月需要六百多万斤。
可实际的供应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士兵们常常饿肚子,好在边关有自己的储备粮,也可以补充一点点。但是杯水车薪,主要还是靠朝廷供应。可是朝廷哪有那么多的粮食呢?百姓们自己都无粮可食,哪里还能交得上粮税呢?朝廷不供给,战士们只能饿肚子。很多战士都被饿得面黄肌瘦,哪里还有力气打仗?
这次犯边的匈奴之兵,似乎有高人指点,他们也拥有了箭矢,可以隔空发射,还拥有了攻城云梯,顺着梯子可以爬上城墙。而且,他们也改变了战法。他们也学习中原的攻城战法,先派敢死队打头阵,不行了再上。
再加上大梁军队人饿体乏,还手之力本来就弱。要不是耿长山组织人马拼命抵抗,恐怕早就城破人亡了。晋王这时候来,也来的正是时候。
这次跟上次相比,晋王更占优势。他背后不仅有燕城的八万兵马,还有许多江湖势力纷纷赶来。
晋王有了这么多的支持,还愁打不了胜仗吗?他快速地分析了敌人的力量,和我军的实力,很快做出了应对方案。还没有到中军大营,晋王已经胸有成竹。
进入中军大帐以后,晋王顾不上休息,就着手安排第二天的作战计划。他决定,利用他带来的江湖高手,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挫败一下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边关军民的士气。
面对军粮紧缺问题,是晋王最头疼的问题。它不但牵扯到战场上战斗质量优劣的问题,更关系到所有人的民生问题。不管打不打仗,人们都要吃喝拉撒,军队有这么多人要养活,没有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