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拒绝这个理由!
个过程就更好了。
“陈...苏枫……”看着苏凤朝这边走来,陆琴吐出两个字。
她之前其实也觉得苏枫不简单,但她从来没想过会是这样。
一想到当时在江城校门外说的那些教诲,一种羞耻感瞬间涌起。
疯了,疯了,我居然这样教他。真的是疯了!
“好了,各位,我们来数数人数。”苏峰拿出了七个儿子的名单,开始逐一确认他们的身份。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不想让自己遭受的不公再次发生在他们身上。
结果很好,一个都没有错。
苏枫也不顾自己内心的震惊和疑惑,直接走到会议桌前,拉开了窗帘。
“你还在干什么?”老张对那七个人说,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已经坐好了。
大家落座后,气氛显得有点焦作。苏枫没有理会那些,打开了投影屏幕。碳基发动机的设计思路和未来的研发过程都得到了展示。
“现在我来说说目前国内发动机研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把掩模对准曝光机。我们有设计,有人员,但是我们的材料不行,加工的机器也不行,加工的误差值太大。世界上最先进的掩膜版对准了曝光机,却做不出来,陷入死循环。”
“我想你也知道,华夏自己做的90 nm掩膜版对准曝光机是18年3月上海微电子生产的,也就是说中国目前只能自主实现90nm工艺。”
“90纳米工艺有用吗?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有用!”
苏峰按下手中的按钮,投影屏幕转换成一组数据。
“根据全球知名发动机代工厂商Microtronics的2019年报告,2019年超过65%的出货量是10纳米以上技术的发动机,所谓的高端7纳米技术只有35%。而如果我们把整个发动机行业的大数据平均一下,你会发现7 nm甚至5 nm发动机的出货量甚至不到1%。28纳米以上的出货量是99%。”
“也就是说,世界上主流的发动机还停留在90纳米左右的水平。作为边界,90纳米以上相当于发动机制造领域的宝塔底座,90纳米以下开始向塔尖聚集。”
“所以我们国家现在已经非常成熟的90纳米工艺掩膜版对准曝光机不言而喻。我们总说华夏的发动机被国家掐死了,其实并不准确。准确的说应该是中国顶级发动机的制造被国家扼杀了!”
苏峰言简意赅,所有参加复展的人都忍不住耳目一新。
只是大家都知道这个问题,只是解决不了而已。
“任何人都可以说任何话,我们也知道这一点,但问题是,即使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无法找出问题的答案。”从哈尔滨大学出来的威廉质疑他在学校学的专业也是半导体,自然知道现在中国在技术上有多难突破。虽然在这种场合质疑不合适,但他确实觉得这个年轻的导师是想当然的。
“如果有最优解呢?”苏枫抛出了答案。
“你是说碳基发动机?”陈清插嘴道。
“没错。”苏峰说,“在实现阶段,我们的材料已经升级得差不多了,至少在发动机领域,这就足够了。关键是过程。工艺升级不能飞跃,只能缩短。举个例子,如果原来是90纳米,那么即使我们有7纳米的全套设计图和工艺流程,也做不出来。必须先用90纳米工艺做一套70,再用70做50。诸如此类。直到用9纳米发动机造7纳米发动机。”
“但是这个过程太麻烦了,硅基发动机不行。毕竟限制那么多。”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开发新的碳基发动机呢?”
“我想你也知道,硅基发动机的极限只有一纳米,下一步改革是必然要进行的,那就是碳基发动机。华夏只能另辟蹊径弯道超车,超过他们。碳基发动机固定的话,不需要这么高精度的供给也能实现性能滚动,技术突破没有上限。”
其实大家都知道苏峰说的没有错。理论上碳基发动机确实是最优解,而且在通往碳基发动机的路上,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从零开始,没有谁先进。
只是现实很骨感。
“碳基发动机哪儿也去不了。全世界都知道碳基发动机好,但市场主流还是硅基发动机。”陈清摇了摇头。是那些不想用碳基发动机的人吗?
号码
我得不到最好的。
“原来这就是你来的目的!”
苏峰再次切换投影屏幕,他开始讲解碳基发动机的核心技术。
所有在场的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全都严肃起来,表情变化很快。如果说苏峰只是纸上谈兵,现在真的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碳基发动机可以走这条路!
仅仅依靠苏峰的相关技术,华夏已经超越碳基发动机十几年了!
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实现这个技术,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即使是站在科技前沿的研究人员陈清,也不能不对他的家庭感到惊讶